文户修a>成语词典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的故事

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的成语故事


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

拼音jiàn lǎo wú máng,rén lǎo wú gāng

基本解释芒:锋芒;刚:坚强。剑用久了,锋芒都磨光了,人老了就没有刚强之气。

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32回:“桓公虽然是个英主,却不道:‘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视微知着
势不可为 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:“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,俦诸将而语之。”
十二金牌 《宋史 岳飞传》:“言飞孤军不可久留,乞令班师。一日奉十二金字牌,飞愤惋泣下。”
衣裳之会 《谷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》:“衣裳之会十有一,未尝有歃血之盟也,信厚也。”
东风射马耳 唐 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诗:“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”
孤儿寡母 《晋书·石勒载记》:“大丈夫行事,当磊磊落落,如日月皎然,终不能如曹孟德、司马仲达父子,欺他孤儿寡妇,狐媚以取天下也。”
摧锋陷坚 《新唐书 文苑传下 李翰》:“城孤粮尽,外救不至,犹奋羸起病,摧锋陷坚。”
一动不如一静 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上卷:“孝宗幸天竺及灵隐,有辉僧相随。见飞来峰,问辉曰:‘既是飞来,如何不飞去?’对曰:‘一动不如一静。’”
问鼎中原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
铁面枪牙 明 李贽《咏古》之一:“卧薪尝胆为吞吴,铁面枪牙是丈夫。”
一蛇吞象 战国·楚·屈原《天问》:“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?”
玉不琢,不成器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学记》:“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学,不知道。”
后生晚学 宋·陆九渊《与傅全美书》:“仙里年来向学者甚众,风习可尚,正赖长者不惮告教,使后生晚学得知前辈风采,谦冲就实,无徒长虚诞。”
蜂房蚁穴 明 杨慎《丹铅续录 春秋 隐公元年》:“自共和以来,诸侯如蜂房蚁穴,不用天子之元年矣。”
中外合璧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,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,中又不中,外又不外,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。”
发扬踔厉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大(太)公之志也。”
舍己为人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吾与点也。”朱熹集注:“初无舍己为人意,而其胸次悠然。”
文房四侯 参阅宋·苏易简《文房四谱》引文嵩《四侯传》。
溢言虚美 清·方苞《书周颂清庙诗后》:“古人事君亲要于诚信,不敢溢言虚美,以滋天下后世之口实也。”
精贯白日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》:“君执大节,精贯白日,奋其武怒,运其神策。”
狐疑犹豫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狐疑犹豫,后必有悔。”
沥血披心 前蜀·杜光庭《晋公后土醮词》:“诚切祷祈,沥血披心,仰希鉴祐。”
依心像意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或者不拘那里天有缘在,等待依心像意寻个对得我来的好女儿为妻,方了平生之愿!”又卷四:“张廪生如此算计,若是后来依心像意,真是天没眼睛了。”
罚弗及嗣 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临下以简,御众以宽,罚弗及嗣,赏延于世。”
被甲载兵 唐·韩愈《画记》:“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,骑而立者五人,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