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然于胸的成语故事

拼音liǎo rán yú xiōng
基本解释了然:了解、明白。心里非常明白。
出处《晋书 袁齐传》:“夫经略大事……智者了然于胸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了然于胸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了然于胸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高蹈远举 | 宋·王琳《野客丛书·穆生邹阳》:“穆生高蹈远举,意盖有在,逆知异日必不能免,非知几畴克尔哉。” |
不知进退 | 汉 荀悦《汉纪 哀帝纪下》:“恐陛下有过失之讥,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。” |
往返徒劳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五十六回:“大夫今日见谕,公则公言之,私则私言之,不必效舌剑唇枪,徒劳往返耳。” |
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97回:“常言道:‘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。’只得脱袍解带,免冠徒跣,跪于门外。” |
曾母投杼 | 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……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,而三人疑之,则慈母不能信也。” |
月落星沉 | 五代蜀·韦庄《酒泉子》词:“月落星沉,楼上美人春睡。” |
零七碎八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30章:“两个新人的衣服被褥和零七碎八下来,三五十块钱根本不顶事。” |
公是公非 | 唐·刘禹锡《天论上》:“人能胜乎天者,法也。法大行,则是为公是,非为公非,天下之人蹈道必赏,违之必罚。” |
事无常师 | 春秋·王诩《鬼谷子·忤合》:“世无常贵,事无常师。”陶弘景注:“主善为师,故无常师。” |
秤锤落井 | |
不敢告劳 | 《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》:“黾勉从事,不敢告劳。” |
啮雪吞毡 | 明 高明《汲古阁本琵琶记》第二十一出:“啮雪吞毡,苏卿犹健;餐松食柏,到做得神仙侣。这糠呵!纵然吃些何虑?” |
别树一帜 | 清 邹容《革命军》第二章:“中国士人,又有一种岸然道貌,根器特异,别树一帜,以号于众者。” |
悲喜交至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莲香》:“共话前生,悲喜交至。” |
朽木生花 | 清·李渔《比目鱼·假神》:“朽木生花,白骨生肌,都亏你再把鸿钧铸。” |
有口难分 | 元 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一折:“动不动棍棒临身。直着我有口难分,进退无门。” |
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之地 |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云居膺禅师法嗣》:“问:‘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时如何?’师曰:‘莫飘露么。’” |
引玉之砖 |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:“比来抛砖引玉,却引得个坠子。” |
目挑心悦 | 明·汪道昆《高唐梦》:“说甚么目挑心悦;便教他毛嫱、西子,总非同列。” |
敲金戛玉 | 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三回:“见头场七篇,敲金戛玉,句句皆盛世元音。” |
昼夜不息 | 唐·李世民《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》:“倡、优之技,昼夜不息,狗马之娱,盘游无度。” |
临难不惧 | 《韩非子 说疑》:“夫见利不喜,上虽厚赏无以劝之,临难不恐,上虽严刑无以威之,此之谓不令之民也。” |
低唱浅斟 | 宋 无名氏《湘湖近事》:“陶谷学士,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……,妓曰:'彼粗人也,安有此景,但能销金暖帐下,浅斟低唱,饮羊羔美酒耳。'谷愧其言。 |
下回分解 | |
救过不赡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若死者有知,先王之积怒久矣,太后救过不赡,何暇及私魏丑夫乎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