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汲汲于富贵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ù jí jí yú fù guì
基本解释汲汲:心情急切。不迫切追求富贵。指人清高,安于清贫生活。
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不汲汲于富贵,不戚戚于贫贱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不汲汲于富贵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不汲汲于富贵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满腹文章 | 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二折:“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,管情取日转千阶。” |
骄兵必败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魏相传》:“恃国家之大,矜民人之众,欲见威于敌者,谓之骄兵,兵骄者灭。” |
漠然置之 | 宋 高斯得《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》:“今被灾之地既广,旧由比固当悉援,然亦安可漠然视之,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?” |
千金一掷 | 唐 李白《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》诗:“莫惜连船沽美酒,千金一掷买春芳。” |
废奢长俭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杜钦传》:“废奢长俭,表实去伪。” |
缓急轻重 | 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》第七卷:“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。” |
神愁鬼哭 | 明·陆采《怀香记·飞报捷音》:“吴国内甚惊恐,每发兵来交锋败北,端的神愁鬼哭。” |
迭嶂层峦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二十九:“迭嶂层峦,点点苍苔铺翡翠。” |
不辨菽麦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无慧,不能辨菽麦。”杜预注:“菽,大豆也。豆麦殊形易别,故以为痴者之候。” |
不逞之徒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年》:“司氏、堵氏、侯氏、子师氏皆丧田焉,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,因公子之徒以作乱。” |
畏天知命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彼皆畏天知命,睹存亡之符,见废兴之事。” |
解铃须用系铃人 | 明·瞿汝稷《指月录》第23卷:“眼一日问众:‘虎项金铃,是谁解得?’众无对。师适至,眼举前语问,师曰:‘系者解得。’” |
皓月千里 | 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,浮光耀金,静影沉璧。” |
以老卖老 | 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张:(遇见了爷爷辈的这般以老卖老的同事,只好顺嘴胡溜,嘻嘻地)是啊是啊,陈奶奶。” |
百年不遇 | 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三幕:“不是要开大会吗?百年不遇的事,我歇半天工,好开会去。” |
破军杀将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昔者,齐人伐楚,战胜,破军杀将,再辟千里。” |
鱼目混珍 | 《参同契》上:“鱼目岂为珠,蓬蒿不成槚。”唐·李白《鸣皋歌送岑徵君》:“蝘蜓嘲龙,鱼目混珍。” |
纷纷议论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4回:“这里李纨等纷纷议论,便传唤看园子的一干人来,叫把园门锁上。” |
不分彼此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我想叫他们今后不分彼此,都是一样。” |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 | 《周易·坤·文言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 |
傅粉施朱 | 战国 楚 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著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。” |
飞鸟惊蛇 | 《法书苑》:“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,曾自题一联:‘飞鸟入林,惊蛇入草。’” |
云梦闲情 | 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序:“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,望高唐之观,其上独有云气……王曰:‘何谓朝云?’玉曰:‘昔者先王尝游高唐,怠而昼寝,梦见一妇人,曰:“妾巫山之女也,为高唐之客,闻君游高唐,原荐枕席。” |
鹄峙鸾翔 | 清蒲松龄《拟上万几之暇临摹法书特赐诸臣御书各一幅群臣谢表》:“迨后羲献齐名,喜行间之萦蛇绾蚓;柳颜并着,惊纸上之鹄峙鸾翔。” |
狗彘之行 |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0回:“你受吴王大恩,不思图报,敌兵一至,便要投降,乃是狗彘之行!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