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穷水尽的成语故事

拼音shān qióng shuǐ jìn
基本解释山和水都到了尽头;已没有路可走。比喻陷入绝境。
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李八缸》:“苟不至山穷水尽时,勿望给与也。”
山穷水尽的典故
公元1167年,南宋大诗人陆游因力主抗金被免职,回到老家山阴镜湖旁居住。一次他到附近的山西村游访,他即兴作诗《游山西村》:“莫笑农家腊酒浑,半年留客足鸡豚。山穷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山穷水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分道扬镳 | 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 |
宝山空回 | 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离世间品》:“如人无手,虽至宝山,终无所得。” |
天下汹汹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天下匈匈数岁者,徒以吾两人耳,愿与汉王挑战,决雌雄,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。” |
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 | 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奚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 |
知二五而不知十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且王之所求者,斗晋、楚也;晋、楚不斗,越兵不起,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。” |
麟角凤嘴 | 汉 东方朔《海内十洲记》:“煮凤喙及麟角,合煎作膏,名之为续弦胶,或名连金泥。此胶能续弓驽已断之弦,刀剑断折之金。” |
毁方投圆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汉过》:“毁方投圆,面从响应者,谓之‘绝伦之秀’。” |
纯属骗局 | |
开科取士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4回:“你只想朝廷开科取士,为国求贤,这是何等大典。” |
握发吐哺 | 《韩诗外传》卷三:“成王封伯禽于鲁,周公诫之曰:‘往矣!子其无以鲁国骄士。吾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下,吾于天下亦不轻矣,然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犹恐失天下之士。’”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亦记此事。 |
骚人词客 | 清·戴名世《<巢青阁集>序》:“永嘉山水,秀绝鬟区,曩者亦骚人词客之所萃也。” |
蕉鹿之梦 |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郑人有薪于野者,……,覆之以蕉,不胜其喜。” |
焚琴煮鹤 | 宋 洪适《满江红》词:“吹竹弹丝谁不爱,焚琴煮鹤人何肯?” |
风雨飘零 | 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十二:“风雨飘零,心神不宁,骨节疼痛,都足以引起他们剧列的忿怒。” |
青龙金匮 | |
名落孙山 | 宋 范公偁《过庭录》:“吴人孙山,滑稽才子也。赴举他郡,乡人托以子偕往。乡人子失意,山缀榜末,先归。乡人问其子得失,山曰:‘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’” |
束杖理民 | 金·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八:“有刑罚徒流绞斩,吊拷絣把。设而不用,束杖理民宽雅。” |
蠹国病民 | 元 刘祁《归潜志》卷十三:“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,生长纨绮中……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,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,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。” |
千古奇闻 | 好古主人《赵太祖三下南唐》第四十五回:“今朕作主,准赐婚配。花之慈母亦无不俯依之理,况又与前四少将御侄等撮合,如出一辙。更见姻缘相配出于千古奇闻也。” |
诗朋酒侪 | 明·叶宪祖《鸾鎞记·论心》:“同消遣,诗朋酒侪尽堪尽月盘桓。” |
审曲面势 | 《周礼·考工记序》:“审曲面势,以饬五材,以辨民器,谓之百工。” |
增砖添瓦 | |
养军千日,用军一时 | 元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“我养军千日,用军一时。空有满朝文武,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!都是些畏刀避箭的。” |
自惊自怪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2回:“晴雯笑道:‘也不用我唬去,这小蹄子已经自惊自怪的了。’” |
贱入贵出 | 明·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一回:“至于涉险履危,梯山航海,贱入贵出,贸易开张,能思善算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