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根追底的成语故事

拼音xún gēn zhuī dǐ
基本解释追求根底。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。
暂未找到成语寻根追底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寻根追底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莫明其妙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回:“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,所说的话,没有一句不内行……想来想去,总是莫名其妙。” |
以牙还牙 | 《旧约全书 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 |
盗食致饱 |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省事》:“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,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,以此得官谓为才力,何异盗食致饱,窃衣取温哉!” |
易如反掌 | 汉 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必若所欲为,危于累卵,难于上天;变所欲为,易如反掌,安于泰山。” |
说来说去 |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16卷:“说来说去,只是一个道理。” |
长话短说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三十六回:“长话短说,你与谭学生是同盟兄弟,他赢了俺一百多银子。 |
着屐登山 | 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寻山陟岭,必造幽峻,岩嶂千重,莫不备尽。登蹑常着木屐,上山则去前齿,下山去其后齿。” |
无名之朴 |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化而欲作,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。” |
眼观六路 | 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,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 |
倾耳注目 | 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,当权者是矣,故谋能移主,威能慑下。” |
面面俱圆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七回:“只有单道台却做了一个面面俱圆:抚台见面夸奖他,说了能办事;领事心上也感激他弹压百姓,没有闹出事来,见了抚台亦很替他说好话;至于绅衿一面,一直当他是回护百姓的,更不消说得了。” |
蝉联往复 | 梁启超《新民说》:“故扰乱之种子不除,则蝉联往复之破坏,终不可得免。” |
五羖大夫 | 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乃使人谓楚曰:‘吾媵臣百里奚在焉,请以五羖羊皮赎之。’……缪公大说,授之国政,号早曰‘五羖大夫’。” |
八窗玲珑 | 唐 卢纶《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》诗:“四户八窗明,玲珑逼上清。” |
步步紧逼 | 霍达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第13章:“韩太太一句不让,步步紧逼。” |
堆金叠玉 | 唐·韩愈《华山女》诗:“抽钗脱钏解环佩,堆金叠玉光青荧。” |
银钩铁画 | 唐·欧阳洵《用笔论》:“徘徊俯仰,容与风流,刚则铁画,媚若银钩。” |
逞娇呈美 | 明·陆采《怀香记·春闺寄简》:“凭栏轩晓望迟迟,满苑逞娇呈美。” |
京辇之下 | 宋·苏舜钦《与欧阳公书》:“辇毂之下尚尔,远民冤滥,孰肯更为辨之!” |
上漏下湿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让王》:“上漏下湿,匡坐而弦。” |
百战百败 | 《汉书 萧何传》:“汉王曰:‘何为乃死也?’何曰:‘今众弗如,百战百败,不死何为?’” |
过盛必衰 | 宋·辛弃疾《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》:“厥今夷狄,物伙地大,德不足,力有余,过盛必衰,一失其御,必将豪杰并起,四分五裂。” |
俛拾地芥 | |
表里相符 | 明 方孝孺《王待制私谥议》:“惟三代之学,本诸身心,著于行事,发于文辞,表里相符,华质不爽。” |
无所用之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:“得志于齐,犹获石田也。无所用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