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难而退的成语故事


知难而退

拼音zhī nán ér tuì

基本解释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。
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军志曰:‘允当则归。’又曰:‘知难而退。’”


知难而退的典故

春秋时期,晋国和楚国为争夺霸权相互进行战争,郑国处于他们之间,他依附晋国,楚国就派兵征服它。晋国听说楚国出兵就派荀林父、士会、先榖等率军讨伐楚国,听到他们已经结盟,士会同意荀林父知难而退的做法,先榖不同意造成兵败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知难而退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事后诸葛亮 向春《煤城怒火》第二二章:“不是我事后诸葛亮,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,我们不拉出去,郭忠还可以存在,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。”
为鬼为蜮 《诗经 小雅 何人斯》:“为鬼为蜮,则不可得。”
进退出处 唐 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进退出处,何往而不自得哉?”
霜露之疾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公孙弘传》:“君不幸罹霜露之病,何恙不已?”
风云人物 毛泽东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:“被马歇尔看中,做了驻华大使,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。”
东砍西斫
飞扬浮躁 《朱子全书 论语一》:“飞扬浮躁,所学安能坚固。”
不知自爱
飞沙走石 唐 谷神子《博异志 吕乡筠》:“若人间吹之,飞沙走石,翔鸟坠地,走兽脑裂。”
不分胜败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9回:“两个在战场上斗到五十余合,不分胜败。”
遥相应和 《清史稿·许友信传》:“且郑成功出没闽、浙,奉其伪号,遥相应和,声势颇张。”
地下修文 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八引王隐《晋书》:“韶言天上及地下事,亦不能悉知也。颜渊、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。”
视同陌路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20回:“他今有病,便视同陌路,此岂稍有人心者耶?”
行化如神 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当今陛下临制海内,一齐天下,口虽未言,声疾雷电,令虽未发,行化如神。”
尊无二上 《礼记·坊记》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,家无二主,尊无二上。”
行险侥幸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故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侥幸。”
科头袒体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刺骄》:“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,不惜典刑,而皆科头袒体,踞见宾客。”
刮腹湔肠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26回:“不晓要怎样改头换面,刮腹湔肠,才能博得美人欢心。”
众毛飞骨 唐 李白《雪谗诗赠友人》:“群轻折轴,下沉黄泉;众毛飞骨,上凌青天。”
好梦不长 元·无名氏《云窗梦》:“薄设设衾寒枕冷,愁易感好梦难成。千愁万恨断肠人,怎当那半夜三更莫秋景。”
上陵下替 《隋书·炀帝纪》:“上陵下替,纲维靡立。”
消息盈虚 《易 剥》:“君子尚消息盈虚,天行也。”
珠残玉碎 唐·王犀登《李翰林分体全集序》:“于友刘少彝取李杜集合刻之,前此非无合刻者,然苍素溷淆,元黄杂遝,笺注训怙,人自为政,蒙茸猥琐,犹疥厉虮虱,使二先生之作不免珠残玉碎。”
出疆载质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孔子三月无君,则皇皇如也,出疆必载质。”
养痈自患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85回:“不意姜尚作难肆横,竟克朕之四关也。今不早治,是养痈自患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