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根究底的成语故事

拼音zhuī gēn jiū dǐ
基本解释追求根底。指追求事情的根由底细。
出处洪深《飞将军》:“你们这些做新闻记者的,就是喜欢这样追根究底地问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追根究底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追根究底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无所用心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!” |
多愁善感 | 茅盾《幻灭》二:“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,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,连她自己也不明白。” |
拔树撼山 | 明·无名氏《哪吒三变》第四折:“唤雨的注雨如倾,呼风的狂风乱吼,天摧地塌,拔树撼山。” |
蜂腰削背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六回:“蜂腰削背,鸭蛋脸,乌油头发,高高的鼻子,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。” |
打富济贫 | 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打日本,反汉奸是天经地义啦,他们又打富济贫,这全对他的劲。” |
进德脩业 | |
虎入羊群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、张赶杀贼众,如虎入羊群,纵横莫当,便驱兵出城。” |
心腹大患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4回:“此是心腹大患,若不早行诛剿,他日养成贼势,难以制伏。” |
德隆望重 | 《晋书·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:“元显因讽礼官下议,称己德隆望重,既录百揆,内外群僚皆应尽敬。” |
长幼尊卑 | 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,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。” |
知遇之恩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只因一时知遇之感,不觉为之一哭。” |
日和风暖 | 宋·范纯仁《鹧鸪天·和韩持国》词:“腊后春前暖律催,日和风暖欲开梅。” |
夕寐宵兴 | |
力所不及 | 宋 释惠洪《石门文字禅》:“平生所未见之文,公力所不及之义,备聚其中。” |
大奸似忠 | 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3卷:“大奸似忠,外视朴野,中藏巧诈。” |
澎湃汹涌 | 曹靖华《飞花集》:“我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花海中,徘徊,徘徊复徘徊,半生往事,如钱塘怒涛,澎湃汹涌,冲击心头!” |
罚当其罪 | 唐·王方庆《魏郑公谏录·对百官应有堪用者》:“赏当其劳,无功者自退;罚当其罪,为恶者戒惧。” |
封胡遏末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一门叔父,则有阿大、中郎,群从兄弟,则有封胡、遏末,不意天壤之中,乃有王郎。” |
蟠龙踞虎 | 宋·秦观《游汤泉记》:“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,皆依约而得之。” |
雪月风花 | 元·贯云石《粉蝶花》套曲:“古往今来题咏多,雪月风花事事可。” |
迈四方步 | |
呼牛也可,呼马也可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昔者子呼我牛也,而谓之牛;呼我马也,而谓之马。” |
词清讼简 | 明·范受益《寻亲记·发配》:“词清讼简,陶情诗与酒。帘垂清昼,唐民得自由。” |
春风报罢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回:“恰好春风报罢,即拟整顿行装,起身回去。” |
前挽后推 | 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卫君必入,夫二子者,或挽之,或推之,欲无入得乎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