箪食豆羹的成语故事

拼音dān shí dòu gēng
基本解释箪:盛饭的竹器;豆:古代盛食物的器皿。一箪饭食,一豆羹汤。指少量饮食。比喻小利。
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一箪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箪食豆羹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箪食豆羹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夸大其词 | 《宋史 王祖道传》:“蔡京开边,祖道欲乘时徼富贵,诱王江酋、杨晟免等使纳士,夸大其辞。” |
不得而知 | 唐 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故虽谏且议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 |
蹊田夺牛 | 《左传·宣公十一年》:“‘牵牛以蹊人之田,而夺之牛。’牵牛以蹊者,信有罪矣;而夺之牛,罚已重矣。” |
路人皆知 | 晋 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。吾不能坐受废辱,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。” |
背水一战 | 宋 秦观《将帅》:“韩信之击赵,非素拊循士大夫也,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,斩成安君,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。” |
呼马呼牛 | 明·冯惟敏《耍孩儿·十自由》:“论理法难听受,总不如装聋塞耳,一任他呼马呼牛。” |
走马章台 | 《汉书·张敞传》:“然倘无威仪,时罢朝会,过走马章台街,使御吏驱,自以便面拊马。” |
直吐胸怀 | 明·杨循吉《朱先生诗序》:“余观诗不以格律体裁为论,惟求能直吐胸怀,实叙景象,读之可以喻。” |
濯缨濯足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有孺子歌曰: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’孔子曰:‘小子听之。清斯濯缨,浊斯濯足,自取之也。’” |
可心如意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5回:“不是我女孩儿家没羞耻,必得我拣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。” |
一字不易 | 《新唐书 文艺传中 孙逖》:“而逖尤精密,张九龄视其草,欲易一字,卒不能也。” |
神色自若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雅量》:“初见谢失仪,而神色自若,坐上宾客相贬笑。” |
鱼目混珍 | 《参同契》上:“鱼目岂为珠,蓬蒿不成槚。”唐·李白《鸣皋歌送岑徵君》:“蝘蜓嘲龙,鱼目混珍。” |
舍命不舍财 | 清·石玉昆《续小五义》第51回:“徐良就跳下房来,进了屋子,把十两银子收在兜囊之内,说:‘俺老西舍命不舍财。’” |
死死平平 | |
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微子》:“子路问曰:'子见夫子乎?'丈人曰:'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孰为夫子?'” |
风景不殊 | 晋 王隐《晋书 王导传》:“风景不殊,举目有江河之异。” |
身在江海,心驰魏阙 | 唐·陈子昂《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》:“余独坐一隅,孤愤五蠹,虽身在江海,而心驰魏阙 。” |
茁壮成长 | 冰心《悼念廖公》:“象征中日友好的山樱花树,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了!” |
临期失误 | 《剪灯余话·泰山御史传》:“却乃连日酗酣,临期失误,使百辟仓皇骇愕以失色。” |
缙绅先生 | 清·侯方域《新迁颜鲁公碑记》:“海内自缙绅先生山林风雅之士,见者未尝不……” |
沽名干誉 | 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驿里相逢》:“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,岂是沽名干誉。” |
阖门却扫 | 汉·王粲《寡妇赋》:“阖门兮却扫,幽处兮高堂。” |
厚重少文 | 《余嘉锡论文学杂著·释伧楚》:“机云入洛,厌北人厚重少文,嗜羊枣而啖酥酪,不如南方之莼羹鱼脍,辄目之为伧父。” |
恣肆无忌 | 《明史·桂萼传》:“初,议礼诸臣无力诋执政者,至萼遂斥为不道,且欲不使议。其言恣肆无忌,朝士尤疾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