逾淮之橘的成语故事


逾淮之橘

拼音yú huái zhī jú

基本解释《晏子春秋·杂下十》:“晏子避席对曰:‘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’”后以“逾淮之橘”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。

出处《晏子春秋·杂下十》:“晏子避席对曰:‘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’”


逾淮之橘的典故

春秋时期,齐国大夫晏婴奉命出使楚国,楚王见他矮小就嘲笑他,抓一个小偷说是齐国人。晏婴回答说:“人们都知道橘树逾淮为枳,齐国人到楚国来成为小偷,环境改变而已。”巧妙地应对楚王。楚王刮目相看,改用高规格接待他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逾淮之橘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力屈道穷 《周书·王思政传》:“今力屈道穷,计无所出,唯当效死,以谢朝恩。”
不胜枚举 清 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》:“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,又复不胜枚举。”
虎不食儿 明·杨珽《龙膏记·藏春》:“你爹爹既往洛阳,一时未归,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,虎毒不食儿,孩儿切莫短见。”
做张做智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:“回头一看,见丈夫手忙脚乱,做张做智,老大疑惑。”
贫富悬殊 朱自清《论且顾眼前》:“现在的贫富悬殊是史无前例的。”
刚克柔克 《尚书·洪范》:“三德:一曰正直,二曰刚克,三曰柔克。”
天开图画 元·鲜于必仁《折桂令·西山晴雪》:“地展雄藩,天开图画,户削围屏。”
雉伏鼠窜 明·李东阳《西北备边事宜状》:“朝廷命将出师,天威所至,雉伏鼠窜,无有遗者。”
从容自如 吴伯箫《记一辆纺车》:“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,抽线,上线,一切做得从容自如。”
铜唇铁舌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3回:“不得贤弟自来力救,便有铜唇铁舌,也和他分辩不得。”
杖钺一方 《尚书·牧哲》:“王左仗黄钺,右秉白旄以麾。”
罗掘俱穷
殊形诡制 汉·班固《两都赋》:“殊形诡制,每各异观。”
餐风宿水 明 冯梦龙《挂枝儿 送别》:“纵经营千倍利,不如家里安闲。餐风宿水,容颜易变。”
埋头顾影 明·李贽《答邓明府》:“非与世之局琐取容,埋头顾影。”
逐影随波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内监·冯保之败》:“思为报复仇,且结张诚欢,故出全力攻之,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。”
尊贤爱才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1回:“你这位贵老师总不是什么尊贤爱才,不过想人拜门生,受些礼物。”
另有企图
乖僻邪谬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,又在千万人之下。”
掩其无备 《孙子·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
造端讬始
失精落彩 元 李好古《张生煮海》第四折:“许佳期无处追寻,走海上失精落彩。”
忘恩失义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二回 :“李固道:‘我不是忘恩失义的人,慢慢地报答你两个。’”
风流冤孽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因近来风流冤孽,缠绵于此处,是以前来访察机会,布散相思。”
咬定牙根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六回:“李逵浑身脱剥,咬定牙根,手双斧,从城濠里飞杀过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