鸠居鹊巢的成语故事

拼音jiū jū què cháo
基本解释《诗·召南·鹊巢》:“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。”毛传:“鸤鸠不自为巢,居鹊之成巢。”后用“鸠居鹊巢”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或措置不当等。
出处《诗·召南·鹊巢》:“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。”毛传:“鳲鸠不自为巢,居鹊之成巢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鸠居鹊巢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鸠居鹊巢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有根有据 | 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八回:“郑恩听了这一席话,欲待不信,这卖油梆子现在,是他掐算出来的,似乎有根有据,怎么不信?” |
胆小怕事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9回:“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,遇着的,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、花天酒地的浪子,不然便是胆小怕事、买进卖出的商人。” |
靡知所措 | 晋·元帝《改元赦令》:“京都倾覆,宗庙为墟,孤悼心失图,靡知所措。” |
长吁短气 | 元 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三折:“你家这门馆先生,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,不曾教我一句书,终日只是长吁短气,不知为何。” |
神头鬼脸 | 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三折:“硬鼻凹寒森森扫下雪来,冷脸似冬凌块,夕斗毛齐眼睛向下排,则是个敲人脑的活妖怪,动不动神头鬼脸,投河奔井。” |
意在言外 | 宋 司马光《温公续诗话》:“古人为诗,贵于意在言外,使人思而得上。” |
一片汪洋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2回:“郑州底下黄河开了口子,漫延十余州县,一片汪洋,尽成泽国。” |
砺世磨钝 | 宋 秦观《官制下》:“爵禄者,天下之砥石,圣人所以砺世磨钝者也。” |
太平盛世 |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》:“余谓太平盛世,元夕张灯,不为过侈。” |
其味无穷 | 宋 朱熹《四书集注 中庸》:“放之则弥六合,卷之则退藏于密;其味无穷,皆实学也。” |
刻苦钻研 | 《祖冲之》:“敢于推翻前人的错结论,表现了古今杰出科学家所共有的刻苦钻研、坚持真理的精神。” |
神工意匠 | 赵朴初《平等院》诗:“岂只是象教庄严继盛唐?更别有神工意匠。” |
室怒市色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九年》:“谚所谓‘室于怒,市于色’者,楚之谓矣。” |
恣心纵欲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四回:“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,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。” |
东风压倒西风 | 清 曹雪琴《红楼梦》第82回:“但凡家庭之事,不是东风压了西风,就是西风压了东风。” |
天上人间 | 南唐·李煜《浪淘沙》词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 |
逢山开路,遇水迭桥 | 元·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折:“三千鸦兵为先锋,逢山开路,遇水迭桥。” |
品竹调弦 | 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一折:“一行行品竹调弦。” |
攘人之美 | |
自我表现 | 朱自清《<中国新文学大系>诗集导言》:“他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,在自我表现,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。” |
三邻四舍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:“王三老闻知此事,率了三邻四舍,提壶挚盒,都来庆贺,吃了好几日喜酒。” |
遗簪脱舄 | 清·钱学纶《语新》卷上:“假敬神为名,列食欢呼,遗簪脱舄,虽云男女分曹,究属面面相觑。” |
傫如丧狗 | |
汤饼之会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三朝洗儿,曰汤饼之会;周岁试周,曰睟盘之期。” |
星移物换 | 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