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观知命的成语故事

拼音dá guān zhī mìng
基本解释达观:指一切听其自然或看得开;命:命运;知命:指知天命。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,任凭命运摆布,无所烦恼。
出处茅盾《幻灭》十四:“达观知命的思想,暂时引渡静离开了苦闷的荆棘。天快亮时,她也沉沉入睡了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达观知命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达观知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美食甘寝 | 唐·陈翰《异闻集·庐江冯媪》:“媪不之异,又久困寒饿,得美食甘寝,不复言。” |
颠乾倒坤 | 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二回:“我平生有个癖见,以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两种人物,都是龙跳虎踞的精神,颠乾倒坤的手段,你道是什么呢?” |
不假思索 | 宋 黄榦《黄勉斋文籍 复黄会卿》:“戒惧谨独,不待勉强,不假思索,只是一念之间,此意便在。” |
言外之意 | 宋 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下卷:“七言难于气象雄浑、句中有力,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。” |
神不守舍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“疲乏之极,神不守舍。” |
满堂红 |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红纸牌儿在当中,点着几对满堂红。” |
空心汤圆 | 茅盾《“九一八”周年》:“华盛顿也许要来‘周年’:重申《九国条约》,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。” |
彻心彻骨 | 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:“那兵士手脚被吊得彻心彻骨的痛,大声哀叫。” |
寸利必得 | 毛泽东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》:“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,寸利必得。” |
牢骚满腹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这一年来,牢骚满腹,一触即发。” |
潸然泪下 | 宋 马廷鸾《题汪水云诗》:“余展读甲子初作,微有汗出,读至丙子诸作,潸然泪下。” |
一朝之忿 | 《论语·颜渊》:“一朝之忿,忘其身,以及其亲,非惑与?” |
舍近谋远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臧宫传》:“舍近谋远者,劳而无功,舍远谋近者,逸而有终。” |
七破八补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3回:“外面来了一个白须老头子,穿了一件七破八补的棉袍,形状十分瑟缩。” |
寻弊索瑕 |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补遗·内阁·江陵议分祀天地》:“江陵身后,攻之者寻弊索瑕,以功为罪。” |
还醇返朴 | 胡朴安《<中国文学史>序》:“玄宗雅尚儒术,崇实黜华,群臣亦厌虚浮,还醇返朴。” |
兴丞相叹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于是李斯乃叹曰:人之贤不肖,譬如鼠矣,在所自处耳。” |
望洋惊叹 | 清·杭世骏《<李太白全集>序》:“书来质余,方望洋惊叹,五体投地,而敢以一言半句相益乎!” |
立身扬名 | 三国 魏 应璩《与从弟君苗君胄书》:“潜精坟籍,立身扬名。” |
凄怆流涕 | 《孔丛子·儒服》:“未知后会何期,凄怆流涕。” |
勇于自责 | |
祸近池鱼 | 隋·卢思道《劳生论》:“淫刑以逞,祸近池鱼,耳听恶来之谗,足践龙逢之血。” |
借公行私 | 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第一卷:“见善忘举者妒,知恶不劾者比,依违是非者谲,借公行私者佞。” |
随近逐便 | 《隋书·李密传》:“若随近逐便,先向东都,唐袆告之,理当固守。” |
权时救急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:“而浮秉征伐之任,欲权时救急,二者皆为国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