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的成语故事

拼音yī yán xīng bāng,yī yán sàng bāng
基本解释邦:国家。指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。
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路》:“一言而兴邦,有诸?……一言而丧邦,有诸?”
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的典故
春秋时期,鲁定公问孔子:“一句话可使国家昌盛吗?”孔子说:“君主爱护臣子,关心他们,上下一心,国家可以兴旺。”鲁定公又问:“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?”孔子说:“不全对,君主一句话下边不提反对意见,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。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丧胆销魂 | 元·无名氏《冯玉兰》第四折:“暗自凝睛,不由我不丧胆销魂忽地惊。” |
毛发丝粟 | 宋 欧阳洵《上欧阳内翰第一书》:“方是之时,天下之人,毛发丝粟之才,纷纷然而起。” |
丈人行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单于乃自谓‘我儿子,安敢望汉天子!汉天子,我丈人行’” |
牝鸡无晨 | 《尚书·牧誓》:“牝鸡无晨。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。” |
行有余力 | 《论语·学而》:“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 |
一路货色 |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七章:“叫我看,一进了他们这个大染缸,就全变成一路货色了。” |
天壤悬隔 | 《南齐书·陆厥传》:“一人之思,迟带天悬;一家之文,工拙壤隔。” |
席珍待聘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儒行》:“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。” |
假情假意 | |
灾难深重 | 曹禺《永远向前》:“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时期,毛主席这篇《讲话》坚决有力地指挥着我们。” |
秦失其鹿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” |
咽喉要地 | |
藉草枕块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4回:“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,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,恨苦居丧。” |
直入云霄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4回:“点起几百盏明角灯来,高高下下,照耀如同白日;歌声缥缈,直入云霄。” |
雕阑玉砌 | 南唐·李煜《虞美人》词:“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老。” |
经营惨澹 | 宋·辛弃疾《鹧鸪天·和昌父》词:“花余歌舞欢娱外,诗在经营惨澹中。” |
掠地攻城 | 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记·应诏》:“勤王报国应无惮,掠地攻城也畏难。” |
远不间亲 | 《管子 五辅》:“夫然,则不下倍(背叛)上,臣不杀君,贱不逾贵,少不凌长,远不间亲,新不间旧,小不加大,淫不破义。凡此八者,礼之经也。” |
痛哭流涕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臣窃惟事势,可为痛哭者一,可为流涕者二,可为长太息者六。” |
天崩地坼 | 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天崩地坼,天子下席。” |
费舌劳唇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那过善本来病势已有七八分了,却又勉强料理这事,喉长气短,费舌劳唇,劳碌这半日,到晚上愈加沉重。” |
不雌不雄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79回:“合寄姐说了几次,他又不雌不雄。” |
放眼世界 | 元 张养浩《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》:“放眼乾坤独倚栏,古今如梦水云间。” |
攒锋聚镝 |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科场二·宰相子应举》:“四明在位久,卒被恶声以去,归里至与玺丞不相见。初不难借其子以市公,终于攒锋聚镝,受前人未有之弹射。” |
烟火邻居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