抓耳搔腮的成语故事

拼音zhuā ěr sāo sāi
基本解释见“抓耳挠腮”。
出处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十五回:“多九公道:‘那送礼人说: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,送这礼物,预备王妃赏赐宫人。岂非送给林兄么?’唐敖听了,只急的抓耳搔腮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抓耳搔腮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抓耳搔腮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粉墨登场 | 清 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》:“粉墨登场,所费不赀。致滋喧杂之烦,殊乏恬适之趣。” |
骈拇枝指 | 庄周《庄子 骈拇》:“骈拇枝指,出乎性哉,而侈于德。” |
仁浆义粟 | 《搜神记 杨伯雍》:“公汲水作义于坂头,行者皆饮之。《后汉书 黄昏传》:“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,助官禀贷。” |
朝朝暮暮 | 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。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” |
娉婷袅娜 | 明·徐复祚《红梨记·豪宴》:“我府中歌童舞女虽多,端没有这妮子娉婷袅娜。” |
焚骨扬灰 | 《梁书·侯景传》:“曝尸于建康市,百姓争取屠脍啖食,焚骨扬灰。” |
吃吃喝喝 |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年纪一大把,乐得看开些,吃吃喝喝,四处八方去逛逛,让我也开开眼界。” |
大衍之数 | 《周易·系辞》:“大衍之数五十。” |
悔恨交加 | |
丑态百出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6回:“他们那有甚么心事!不过因明日就要放榜,得失心未免过重,以致弄的忽哭忽笑,丑态百出。” |
桑榆晚景 | 宋·苏轼《罢登州谢杜宿州启》:“桑榆晚景,忽蒙收录之恩。” |
规矩准绳 | 汉 王符《潜夫论 赞学》:“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的遗后工也。” |
肩背难望 | 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七卷:“则尤簪缨世胄,肩背难望者矣!” |
阿谀曲从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匡衡传》:“阿谀曲从,阿上罔下,无大臣辅政之义。” |
心慌撩乱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九回:“却才上胡梯,踏了个空,争些儿跌了一交,因此心慌撩乱。” |
爱日惜力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》:“且志士爱日惜力 ,君子慕其大者,高山景行,耻非其次。” |
举世无比 | 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》庚卷:“萧颖士,开元中,年十九,擢进士第,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,然性偏躁,忽忿戾,举世无比。” |
全能全智 | 郭沫若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:“它是‘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’的全能全智。” |
雪鸿指爪 | 明·王世贞《与徐子与书》:“雪鸿指爪,又未知竟落何地也。” |
鲁阳指日 | |
尖言冷语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廷秀见丈人声势凶狠,赵昂又从旁尖言冷语帮扶,心中明白是他撺掇。” |
身退功成 |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功成,名遂,身退,天之道。” |
昌言无忌 | 清 汪琬《答李举人论以史证经书》:“昌言无忌,希赐裁答。 |
努筋拔力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79回:“我拉不上,努筋拔力的替他做了衣服,不自家讨愧,还说长道短的哩。” |
一日九迁 | 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卷九:“安上宜官,一日九迁,升擢超等,牧养常山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