琴棋书画的成语故事

拼音qín qí shū huà
基本解释弹琴、弈棋、写字、绘画。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。
出处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五:“唐高测,彭州人。聪明博识,文翰纵横。至于天文历数,琴棋书画,长笛胡琴,率梁朝朱异之流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琴棋书画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琴棋书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春回大地 | 宋·周紫芝《太仓稊米集·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》:“树头雪过梅犹在,地上春回柳未知。” |
疾风劲草 | 《东观汉记 王霸传》:“颍川从我者皆逝,而子独留,始验疾风知劲草。” |
高不凑低不就 | 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其间也就说过几家亲事,高不凑低不就,一家也不曾成得。” |
荦荦大端 | 《史记 天官书》:“此其荦荦大者,若至委曲小变,不可胜道。” |
是非得失 | 宋·朱熹《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》:“不知所言,重念臣愚,素无史学,然于是非得失之故,实有善善恶恶之心。” |
无头无尾 | 元·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三折:“这官司无头无尾,那贼人难捉难拿。” |
雄才大略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武帝纪赞》:“如武帝之雄材大略,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,虽《诗》《书》所称何有加焉!” |
破落户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,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,姓高,排行第二,自小不成家业,只好刺枪使棒,最是踢得好脚气球。” |
浓桃艳李 | 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词媾》:“谁承望今宵牛女,银河咫尺间,巧一似穿针会,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。” |
鱼瞵鹗睨 | 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八:“盖士大夫沉浮里閈,其制行稍岸异者,未有不使流俗人鱼瞵鹗睨者也。” |
默默不语 |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0回:“他见郭安默默不语,如有所思,便知必有心事。” |
将取固予 | 《大宋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李纲辈勤王之师四集,且为将取固予之谋,才得许割三镇诏书,且班师退去。” |
螳螂奋臂 | 唐 黄滔《谢试官启》:“将怜其蚌蛤剖胎,只自回旋于皎月;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。” |
开山始祖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0回:“你好大胆!没规矩,没王法的!犯了这制造局的开山始祖曾中堂曾文正公的讳!” |
悬梁刺骨 | 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三百六十三引《汉书》:“孙敬字文宝,好学,晨夕不休,及至眠睡疲寝,以绳系头,悬屋梁。后为当世大儒。” |
室如县罄 | |
蛮触之争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则阳》: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,曰触氏,有国于蜗之右角者,曰蛮氏。时相与争地而战,伏尸数万,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。” |
一时半霎 | 元·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二折:“我觑这万水千山,都只在一时半霎。” |
夜月花朝 | 元·无名氏《符金锭》第四折:“不负了夜月花朝,当日个彩楼上众人闹。” |
神龙马壮 | 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那时候,一个个青年人都是神龙马壮,气吞牛斗。” |
故伎重演 | 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二部:“所谓点验、整编、发饷者,都不过是老蒋排斥异己,收买、分化的故伎重演而已。” |
深情厚意 | 明 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:“铁公子本不欲留,因见过公子深情厚意,恳恳款留,只得坐下。” |
搢绅之士 | 《晋书·舆服志》:“所谓搢绅之士者,搢芴而垂绅带也。” |
弃义倍信 |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强国》:“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,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。” |
厉精更始 | 《汉书 宣帝纪》:“其赦天下,与士大夫厉精更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