抉目胥门的成语故事


抉目胥门

拼音jué mù xū mén

基本解释见“抉目吴门”。

出处高旭《收辑亡友宁太一遗墨装订成册因题四首以弁其首》:“挺身大泽呼张楚,抉目胥门看沼吴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抉目胥门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抉目胥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望而却步 明 徐光启《复周无逸学宪》:“且以裕蛊所为,思之痛心,望之却步。”
体无完肤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》:“子忠与艾俱死”晋 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:“师纂亦与艾俱死,纂性急少恩,死之日体无完肤。”
认影迷头 《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言经》:“如演若多,迷头认影。”
敬而远之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”
杯盘狼籍 见“杯盘狼藉”。
鸡犬桑麻 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53回:“又走了一里多路,是一个乡镇了,田里种着菜,篱笆里栽着花,大有‘鸡犬桑麻’光景。”
苦大仇深 陈残云《山谷风烟》第四章:“在山路上,二柱很少讲话,冯均却摸到他一点苦大仇深的家底。”
鹬蚌相持 元 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二折:“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,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。”
观望风色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27章:“由于黎的态度逐步软化,原属国民党的国会议员纷纷南下或者躲在六国饭店里观望风色。”
不合实际 毛泽东《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》:“凡是主观主义的,不合实际的,都是错误的。”
避凶趋吉 宋 王观国《学林 祠卜》:“以此知曾参不入胜母,汉祖不留柏人,避凶趋吉,所不可废。”
黎丘丈人 《吕氏春秋·疑似》:“梁北有黎丘部,有奇鬼焉,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。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,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。……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。”
拉帮结派 《人民日报》1983.2.20:“对于少数人在改革中抵制、怠工、失职渎职;乘机制造思想混乱,拉帮结派,进行非法组织活动……就要严肃处理。”
花红柳绿 五代 前蜀 魏承班《生查子》词:“花红柳绿间晴空。”
窃钩盗国 廖仲恺《有感》:“窃钩盗国将谁咎?扃鐍缄滕只自欺。”
造化弄人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7回:“我们在坐四十五人,似乎并无一人落第,那知今日竟有八人之多,可见天道不测,造化弄人,你又从何捉摸。”
屯街塞巷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三回:“武松在轿上看时,只见亚肩迭背,闹闹穰穰,屯街塞巷,都来看迎大虫。”
倒戈弃甲 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一卷:“汝若上识天时,下穷人事,倒戈弃甲,束手归命,犹不庙绝血食。”
日累月积 《资治通鉴·唐文宗开成五年》:“先帝于大臣好为形迹,小过皆含容不言,日累月积,以致祸败。”
龇牙裂嘴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七回:“杨雄、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,只见杜兴下了马,入得庄门,见他模样,气得紫涨了面皮,龇牙露嘴,半晌说不的话。”
伏首帖耳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马介甫》:“万石不言,惟伏首贴耳而泣。”何垠注:“伏首帖耳,狗畏人貌。”
深闭固距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:“今则不然,深闭固距,而不肯试,猥以不诵绝之,欲以杜塞余道,绝灭微学。”
提剑汗马 《周书·宇文贵传》:“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,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!”
好丹非素 南朝 梁 江淹《杂体》诗序:“至于代之诸贤,各滞所迷,莫不论甘则忌辛,好丹则非素。”
块儿八毛 老舍《我这一辈子》:“假如从马粮钱里能弄出块儿八毛的来,孩子至少也可以去私塾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