愚戆窳惰的成语故事

拼音yú zhuàng yǔ duò
基本解释愚戆:无知不明事理;窳:懒惰。形容愚昧而又懒惰。
出处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水地》:“故其民愚戆而好贞,轻疾而易死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愚戆窳惰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愚戆窳惰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谠言直声 | 唐 白居易《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》:“由校书郎拜左拾遗,不数月,谠言直声动于朝廷。” |
远走高飞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卓茂传》:“汝独不欲修之,宁能高飞远走,不在人间邪?” |
品头题足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阿宝》:“[生]遥见有女子憩树下,恶少年环如墙堵。众曰:‘此必阿宝也。’趋之,果宝也。审谛之,娟丽无双。少倾人益稠。女起遽去。众情颠倒,品头题足,纷纷若狂。 |
逝者如斯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'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'” |
病去如抽丝 | 霍达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第十章:“可是,这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,就慢慢儿地养着吧,急也没用。” |
蚍蜉撼大木 | 宋·赵与时《宾退录》第二卷:“蚍蜉撼大木,多见不知量也。” |
发政施仁 | 宋·苏轼《论赏罚及修河事》:“方是时,二圣在位,发政施仁,惟恐不及。” |
千语万言 | 《四游记·太子被戏下武当》:“千语万言劝解太子,如风过耳,不肯回朝。” |
日月入怀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。” |
九原之下 | 苏雪林《玉溪诗谜·引论》:“我们既不能起义山于九原之下而问之,只好付之缺疑了。” |
轻于鸿毛 | 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太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” |
陶情适性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不过游戏笔墨,陶情性而已!” |
虚受益,满招损 | 清·李沂《秋星阁诗话·劝虚心》:“盖虚受益,满招损。心虚而后学进,学愈进,心愈虚,虚心者为学之门,亦为学之验也。” |
出内之吝 | |
盈尺之地 | 唐·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,不使白扬眉吐气,激昂青云耶!” |
以儆效尤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》:“郑伯效尤,其亦将有咎!” |
小康之家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小康之家,就看得赌具是解闷的要紧东西。” |
潜濡默被 | 明·文征明《王武宁去思颂》:“惟夫浚德渊微,潜濡默被,出于至诚,而泯于无迹。” |
逐利争名 | 金·马钰《满庭芳·叹世》词:“行尸走骨,逐利争名。伤神损气劳形。” |
稀章绘句 | |
古心古貌 | 宋·陈亮《谢陈同知启》:“古心古貌,读前辈未见之书。” |
公道大明 | 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侯官县烈女歼仇》:“郡中缙绅、耆老、邻里,公书公呈,一齐并进,公道大明。” |
专心向公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畿传》:“不结交援,专心向公。” |
权钧力齐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河西斗绝在羌胡中,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;权钧力齐,复无以相率。” |
镞砺括羽 | 语本《孔子家语·子路初见》:“子路曰:‘南山有竹,不柔自直,斩而用之,达于犀革。以此言之,何学之有?’孔子曰:‘括而羽之,镞而砺之,其入之不亦深乎?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