胸怀坦白的成语故事


胸怀坦白

拼音xiōng huái tǎn bái

基本解释坦白:坦率。形容心地纯洁,待人诚恳,光明正大。

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8回:“到任之后,会见大先生胸怀坦白,言语爽利,这些秀才们,本不来会的,也要来会会,人人自以为得明师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胸怀坦白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胸怀坦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暮史朝经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
敌惠敌怨 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“夷之蒐,贾季戮臾骈,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,臾骈曰:‘不可,吾闻前志有之曰:敌惠敌怨,不在后嗣,忠之道也。’”
安土重迁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帝纪》:“安土重迁,黎民之性;骨肉相附,人情所愿也。”
色色俱全 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12回:“掌柜的招呼进内,先把那包首饰秤准分两,再拣取应用各件,色色俱全。”
钻皮出羽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文苑传下 赵壹》:“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,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。”
有所恃而不恐 毛泽东《井冈山的斗争》:“但是仍然需要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,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有所恃而不恐。”
气谊相投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太史慈……与孔融亲非骨肉,比非乡党,特以气谊相投,有分忧共患之意。”
轻嘴薄舌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:“闲时常倚门靠壁,不三不四,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。”
狗彘不食汝余 《明史·李任传》:“汝为大将,不能杀贼,反为贼用,狗彘不食汝余。”
豚蹄穰田 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记载:有一个农民,用一个小猪蹄祭神,祝庄稼丰收。
俱收并蓄 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
数见不鲜 《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一岁中往来过他客,率不过再三过,数见不鲜,无久慁公为也。”
心非巷议 语出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入则心非,出则巷议。”
精锐之师 《后汉书·铫期传》:“明公据山河之固,拥精锐之师,以顺万人思汗之心,则天下谁人不从?”
榆木脑壳 刘绍棠《柳伞》三:“‘大叔,谢谢您老人家!’黄金印淌下了热泪,‘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。’”
仆旗息鼓 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:“会蛮踵来,还攻大度河,仆旗息鼓。”
头发胡子一把抓 艾芜《南行记》:“头发胡子一把抓,全不分青红皂白。”
摘胆剜心 元·无名氏《小孙屠》第三折:“再休放来生债,啼哭的摘胆剜心,伤情无奈。”
神超形越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阮孚云:‘泓峥萧瑟,实不可言,每读此文,辄觉神超形越。’”
敢不听命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齐侯次于虢,燕人行成,曰:‘敝邑知罪,敢不听命!’”
南山可移,判不可摇 《旧唐书·李元纮传》:“南山可移,判不可摇也。”
老虎屁股 毛泽东《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不许人讲话,老虎屁股摸不得,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,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。”
蹈赴汤火 唐·孙揆《灵应传》:“君子杀身以成仁,殉其毅烈,蹈赴汤火,旁雪不平,乃宝之志也。”
引吭高声 倪匡《暗号之二》一:“这就是合该有事了,我由于酒兴高,所以一路“引吭高声”,唱的是“满江红”,从“怒发冲冠”开始,进屋之后,刚好唱到“壮志饥餐胡虏肉”。”
尺籍伍符 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夫士卒尽家人子,起田中从军,安知尺籍伍符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尺籍者,谓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。伍符者,命军人伍伍相保,不容奸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