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利剔弊的成语故事


兴利剔弊

拼音xīng lì tì bì

基本解释剔:剔除;弊:弊端,害处。兴办有利的事业,除去各种弊端。

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趁今日清静,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,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兴利剔弊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兴利剔弊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矮人观场 清 王士禛《香祖笔记》第十卷:“予观宋景文近体,无一字无来历,而对仗精确,非读万卷者不能,迥非南渡以后所及。今人耳食,誉者毁者,皆矮人观场,未之或知也。”
哀毁骨立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,和峤虽备礼,神气不损;王戎虽不备礼,而哀毁骨立。”
一廉如水 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民戴》:“老爷自到任以来,一廉如水。百姓今喜高升,小老人具礼远送。”
殆无虚日 宋·周密《武林旧事·大礼》:“先自前一月来,次第按试习仪,殆无虚日。”
骨肉至亲 《三国志·魏书·鲜卑传》:“不如还我,我与汝是骨肉至亲,岂与仇等。”
言者无罪 《诗经·大序》:“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
瓦影龟鱼 唐·韩愈《新亭》诗:“湖上新亭好,公来日出初。水文浮枕覃,瓦影荫龟鱼。”
目光如鼠 鲁迅《两地书 致许广平112》:“虽然他的目光如鼠,各处乱翻,我有时也有些觉得讨厌。”
始终不渝 《晋书 陆晔传》:“格勤贞固,始终不渝。”
堆案盈几 三国·魏·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素不便书,又不喜作书,而人间多事,堆案盈机;不相酬答,则犯教伤义,欲自勉强,则不能久。”
堑山堙谷 《史记 秦始皇本记》:“三十五年,除道,道九原,抵云阳,,直通之。”
为国为民 明·无名氏《渔樵闲话》第一折:“有为国为民贤才,因苦谏不听,反遭诛戮。”
骑鹤上维扬 宋·孙惟信《阮郎归》:“许谁骑鹤上维扬,温柔和醉乡。”
龙战玄黄 茅盾《回忆之类》:“不过,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,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,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,痴望着‘龙战玄黄’的天地,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,要来的总归要来,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。”
踣地呼天 清 周亮工《书影》第四卷:“踣地呼天,声竭泣血,观者如堵,无不陨涕。”
精疲力尽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》:“我已筋疲力尽,不能行动。”
七满八平 清·赵翼《锦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》诗:“刺瑞刻猴地几多,七满八平何处可施巧?”
声振屋瓦 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军军武安西,秦军鼓譟勒兵,武安屋瓦尽振。”
穷凶极暴 宋·陆游《上殿札子》:“故自金虏猖獗以来,靖康、建炎之间,穷凶极暴,则有绍兴之和。”
枉口嚼舌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9卷:“我把你这枉口嚼舌的,不要慌!”
损人益己 《旧唐书·陆象先传》:“为政者理则可矣,何必严刑树威。损人益己,恐非仁恕之道。”
别具手眼 清 钱谦益《<读杜二笺>序》:“德水于杜,别具手眼。”
筚门圭窬 《礼记 儒行》:“儒有一亩之宫,环堵之室,筚门圭窬,蓬户瓮牖。”
招魂扬幡
养虎留患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六回:“今其子乃欲见逐,岂非养虎留患耶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