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不遑味的成语故事


食不遑味

拼音shí bù huáng wèi

基本解释同“食不甘味”。

出处三国·魏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今臣居外,非不厚也,而寝不安席,食不遑味者,伏以为二方未克为念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食不遑味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食不遑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八仙过海,各显其能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1回:“正是八仙过海,独自显神通。”
以理服人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。”
点点滴滴 宋·李清照《声声慢》: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”
去泰去甚 《老子》第二十九章:“是以圣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”《韩非子·扬权》:“故去甚去泰,身乃无害。”
调查研究 毛泽东《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调查研究,我们从前做得比较好。”
责实循名 唐·元稹《戒励风俗德音》:“自非责实循名,不能彰善瘅恶。”
七嘴八张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二回:“众官员一拥而前,七嘴八张的,都问道:‘世子何在?’”
蜂腰削背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六回:“蜂腰削背,鸭蛋脸,乌油头发,高高的鼻子,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。”
众恶必察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”
蜂屯蚁聚 《宋书 索虏传》:“首尾逼畏,蜂屯蚁聚,假息旦夕,岂复能超蹈长河,以当堂堂之阵哉。”
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回:“平儿说道:‘癞虾蟆想吃天鹅肉,没人伦的混帐东西,起这样念头,叫他不得好死。’”
衅起萧墙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》:“时值乱离,衅起萧墙。”
二桃杀三士 三国 蜀 诸葛亮《梁甫吟》:“一朝被谗言,二桃杀三士。”
一发而不可收 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隋文帝》:“乱败之及,一发而不可收也。”
飘萍浪迹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小生飘蓬浪迹,幸蒙令尊一见如故,解衣推食,恩已过甚。”
雍容尔雅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二回:“当下牛布衣吟诗,张铁臂击剑,陈和甫打哄说笑,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,蘧公孙的俊俏风流,杨执中古貌古心,权勿用怪模怪样。”
花枝招颭 《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:“那女子的尖尖趫趫,凤头一对,露在汀裙之下,莲步轻移,如花枝招颭一般。”
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 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,或懂得甚少,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。”
记功忘失 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夫立政之要,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,宣帝征张敞于亡命。”一本作“记功忘过”。
一射之地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将军若要做女婿呵,可按甲束兵,退一射之地。”
深情厚意 明 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:“铁公子本不欲留,因见过公子深情厚意,恳恳款留,只得坐下。”
四时气备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谢太傅绝重褚公,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。”
抵死谩生 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五卷:“待阎王道俺无凭准,抵死谩生断不定,也不共他争,我专指着伊家做照证。”
狧糠及米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吴王濞列传》:“语有云之,‘狧糠及米。’”
高识远度 《周书·张轨传》:“宇文公文足经国,武可定乱。至于高识远度,非愚管所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