悔罪自新的成语故事

拼音huǐ zuì zì xīn
基本解释悔改罪行,重新做人。
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2回:“陈穆公亦有使命至晋,代卫郑致悔罪自新之意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悔罪自新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悔罪自新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汲汲顾影 | 清 梁启超《中国外债史》:“自兹以往,我民岁增二千余万之负担,汲汲顾影。” |
涓滴归公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3回:“真正是涓滴归公,一丝一毫不敢乱用。” |
振领提纲 | 《隋书·文学传·潘徽》:“总括油素,躬披缃缥,芟芜刈楚,振领提纲,去其繁杂,撮其指要,勒成一家,名曰《江都集礼》。” |
福禄双全 | 元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四折:“俺如今福禄双全,稳拍拍的绿窗下做针线。” |
分文不值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》:“有人赞叹此事如虎戴角;有人轻毁此事分文不值。” |
歪不横楞 | |
迎奸卖俏 | 元·岳伯川《铁拐李》第二折:“浇奠罢守定灵床哭少年,则落的两泪涟涟,怕有一等迎奸卖俏俊官员,打一副金头面,早忘了守三年。” |
牙签犀轴 | 明·高明《琵琶记·孝妇题真》:“湘帙缥囊,数起看何止一万卷;牙签犀轴,乘将来彀有三十车。” |
若要不知,除非莫为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1卷:“自古道:‘若要不知,除非莫为。’” |
鼓舞人心 | 汉·扬雄《法言·先知》:“鼓舞万物者,雷风乎?鼓舞万从者,号令乎?” |
七步成诗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惭色。” |
行乎富贵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;素夷狄,行乎夷狄;素患难,行乎患难。” |
千人一面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列公要知这‘一宿无话’四个字怎的个讲法?这四个字,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。” |
营私罔利 | 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第四节:“大臣既以身许国,则但当计国民之利害,不当计一身之利害,营私罔利,固不可也。” |
妄下雌黄 |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勉学》:“校定书籍,亦何容易?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。观天下书未遍,不得妄下雌黄。” |
土皇帝 | 孙力《都市风流》第16章:“他是乡里的土皇帝,你是这里的县太爷。” |
人死留名 | 宋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 王彦章传》:“彦章武人,不知书,常为俚语谓人曰:‘豹死留皮,人死留名。’” |
原本穷末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式美以相应,以缀以书,原本穷末。” |
噫呜流涕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安传》:“及与公卿言国家事,未尝不噫呜流涕。” |
堆积成山 | 邓小平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》:“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,问题堆积成山,工作百端待举,加强党的领导,端正党的作风,具有决定的意义。” |
男耕妇织 | |
踧踖不安 |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38回:“田氏踧踖不安,伸手出被,告罪请诊。” |
衔悲茹恨 | 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·还冤记》:“尸骸流漂,怨酷无双,奉违累载,一旦长辞,衔悲茹恨,如何可说,歔欷不能自胜。” |
自认不讳 | 清·无名氏《六部成语·刑部》:“自认不讳。” |
持人长短 | 《云笈七签》卷三九:“第二十九戒,不得持人长短,更相嫌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