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成弃败的成语故事

拼音shōu chéng qì bài
基本解释谓趋附得势的人,轻视遭贬黜的人。
出处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“俗性贪进忽退,收成弃败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收成弃败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收成弃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无时无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,无时无刻不在心上。” |
没里没外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,不与大人争光,凭他生的怎样,也是该打死的。” |
踵武前贤 | 战国·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忽奔走以先后兮,及前王之踵武。” |
骑马找马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1回:“彼时间骑马寻马,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,赚上百十两扣头,就有在里头了。” |
令行禁止 | 《逸周书 文传》:“令行禁止,王始也。” |
眦裂发指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 |
高抬贵手 | 元 范康《竹叶舟》第四折:“弟子愚眉肉眼,怎知道真仙下降,只望高抬贵手,与我拂除尘俗者。” |
戏彩娱亲 | 《艺文类聚 孝引列女传》:“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,年七十,常着五色斑斓衣,作婴儿戏。上堂,故意仆地,以博父母一笑。”《幼学琼林 卷二 祖孙父子类》:“戏彩娱亲,老莱子之孝。” |
画虎类犬 | 唐 刘知幾《史通 六家》:“观其所述乃似《孔子家语》、临川《世说》,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。” |
背恩负义 | 《陈书 陈宝应传》:“遂乃背恩负义,各立异图。” |
发纵指使 | 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四一:“几十年前,发纵指使略夺东亚满洲的参谋本部——彼得之城,不意今日又成远东革命声浪留音之机。” |
八纮同轨 | 《晋书 武帝纪》:“廓清梁、岷、包怀扬、越,八纮同轨,祥瑞屡臻。” |
鼎足之势 | 晋 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自谓三分鼎足之势。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。” |
并威偶势 | 《三国志 魏志 袁绍传》:“谓为将军心合意同,混齐一体,必当并威偶势,御寇宁家。” |
好高骛远 | 《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》:“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,卒无成焉。” |
饥飡渴饮 | |
紫髯如戟 | |
如有隐忧 | 《诗经·邶风·柏舟》:“耿耿不寐,如有隐忧。” |
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” |
指东打西 | 《七侠五义》第92回:“那知小侠指东打西,窜南跃北,犹如虎荡羊群,不大的功夫,打了个落花流水。” |
一时权宜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8回:“不穿孝这桩事自己也知是一时权宜,其实去报仇,所以才不穿孝。” |
杀一警百 | 郭沫若《孔雀胆》第三幕:“斩草除根,杀一警百,这正是根本的办法。” |
踢断门槛 | |
搜根问底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八回:“彩云的大姐,正要问那位叫的,只说得半句,被彩云啐了一口道:‘蠢货!谁要你搜根问底?’” |
真赃真贼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三回:“黄信道:‘还你一个证见,教你看真赃真贼,我不屈你。左右,与我推将来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