趑趄嗫嚅的成语故事

拼音zī jū niè rú
基本解释欲进又退,欲言又止。形容奴颜婢膝,畏缩不前的样子。
出处语出唐 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伺候于公卿之门,奔走于形势之途,足将进而趑趄,口将言而嗫嚅,处秽汙而不羞,触刑辟而诛戮,侥幸于万一,老死而后止者,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?”
暂未找到成语趑趄嗫嚅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趑趄嗫嚅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内忧外患 | 先秦 管仲《管子 戒》:“君外舍而不鼎馈,非有内忧,必有外患。” |
打落水狗 | 瞿秋白《<鲁迅杂感选集>序言》:“鲁迅的著名的‘打落水狗’真正是反自由主义,反妥协主义的宣言。” |
重床叠架 | 茅盾《清明前后》第五幕:“重床叠架的法令,何尝不严密堂皇,然而,解决了问题么?” |
饮水曲肱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子曰:‘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’” |
日上三竿 | 宋 杨亿《劝石集贤饮》诗:“日上三竿宿雾披,章台走马帽檐欹。” |
竹杖芒鞵 | 宋·苏轼《定风波》:“竹杖芒鞵轻胜马,谁怕,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 |
毒蛇猛兽 | 孙中山《民权主义》第一讲:“在人同兽争的时代,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,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。” |
鬼哭狼号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0回:“又神差鬼使,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,外面拥集万把人汹汹的大势。” |
丢魂失魄 | 俞林《在太行山上》:“小范首先从树丛后面猛跳出来,那家伙吓得丢魂失魄,尖叫一声,返身就跑。” |
桀骜不驯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》:“其桀骜尚如斯,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?” |
参商之虞 | |
握手言欢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李通传》:“及相见,共语移日,握手极欢。” |
天年不齐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张教头道:‘贤婿,甚么言语!你是天年不齐,遭了横事,又不是你作将出来的。’” |
耸肩曲背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43回:“那些请来帮阅卷的,又都是些耸肩曲背的,酸的怕人。” |
反经合权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诸吕为从,谋弱京师,而勃反经合于权。” |
言听事行 | 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言听事行,则如师徒之势。” |
拥书南面 | 清·归庄《感怀》诗:“捉鼻东山关气运,拥书南面足经纶。” |
骈首就戮 | 明·徐复祚《投梭记·哭友》:“可怜周戴二兄,不听吾言,果然骈首就戮。” |
鸿篇巨帙 | 傅增湘《校永乐大典本<都城纪胜>》:“循是以论,则古来鸿篇巨帙,其沿讹踵缪,而莫从纠勘者,可胜道也。” |
铁心铁意 | |
磨砻砥砺 | 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据其未生,先其未形,磨砻砥砺,未见其损。” |
矫尾厉角 | 清 钱谦益《冯巳苍诗序》:“宾筵客座,辩论锋起,援古证今,矫尾厉角,自以为冯氏一家之学,论者无以难也。” |
完名全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六卷:“若是同年生并时长,在旁边听得,阻拦拉住,不但巫娘子完名全节,就是赵尼姑也保全身躯。” |
羽蹈烈火 | 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》:“若以桀诈尧,譬之若以卵投石,若以指绕沸,若羽蹈烈火,入则焦没耳。” |
生发未燥 | 《宋书 索虏传》:“焘大怒,谓奇曰:‘我生头发未燥,便闻河南是我家地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