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难不苟的成语故事


临难不苟

拼音lín nàn bù gǒu

基本解释苟:苟且。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

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临难毋苟免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临难不苟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临难不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论功行赏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顾谭传》:“时论功行赏,以为驻敌之功大,退敌之功小。”
露红烟紫 宋·曾巩《芍药厅》诗:“小碧阑于四月天,露红烟紫不胜妍。”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
抑恶扬善 汉·刘向《新序》:“推贤举能,抑恶扬善,有大略者不问起短,有厚德者不非小疵。”
同盘而食 《魏书 杨椿传》:“吾兄弟,若在家,必同盘而食,若有近行,不至,必待其还,亦有过中不食,忍饥相待。”
恍如梦寐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张鸿渐》:“两相惊喜,握手入帷。见儿卧床上,慨然曰:‘我去时儿才及膝,今身长如许矣!’夫妇依倚,恍如梦寐。”
惊惶万状 宋 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状而莫支。”
因敌取资 《北史 燕凤传》:“轻行速捷,因敌取资。”
朝梁暮陈 明 杨慎《升庵诗话 萧子显春别》:“娼楼之本色也。六朝君臣,朝梁暮陈,何异于此。”
燎原之火 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
开山鼻祖 孙犁《关于中篇小说》:“鲁迅先生的《阿Q正传》,是中国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。”
纷至踏来
捣虚撇抗 元 范居中《金殿喜重重 风雨秋堂套》:终日悬望,恰原来捣虚撇抗,误我一向,到此谗知言是谎。
触目崩心 《南齐书·豫章文献王嶷传》:“缅寻遗烈,触目崩心。”
朱干玉戚 《礼记·明堂位》:“朱干玉戚,冕而舞《大武》。”
虫鸣螽跃 《诗经·召南·草虫》:“喓喓草虫,趯趯阜螽。”
横遮竖挡 老舍《赵子曰》第三:“守门的手足并用,横遮竖挡的不叫球攻入门内。”
转于沟壑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凶年饥岁,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。”
挂席为门 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载:汉初丞相陈平,好读书,在未发迹时,家里很穷,挂着破席子当门。
纵横决荡 茅盾《白杨礼赞》:“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,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,力求上进的白杨树,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、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?”
挑精拣肥 张爱玲《郁金香》:“人家好好的小姐你就挑精拣肥的,成天的跟丫头们打打闹闹,我的脸都给你丢尽了!”
应答如注 明·焦竑《玉堂丛语·文学》:“文学之臣,苦于考索,求者阗门,而先生应答如注。”
乳水交融 端木蕻良《曹雪芹》:“他对平郡王十分倍托,两人可说是乳水交融,合作无间。”
得不偿丧 金·王若虚《进士彭子升墓志》:“晚登一第,则到官未满而亡,仅予随夺,得不偿丧。”
村歌社舞 宋·杨万里《宿新市徐公店》诗:“春光都在柳梢头,拣折长条插洒楼。便作在家寒食看,村歌社舞更风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