识昧高卑的成语故事


识昧高卑

拼音shí mèi gāo bēi

基本解释识:见识;昧:昏暗。不懂得高下尊卑。

出处唐·陆贽《奉天请罢琼林,大盈二库状》:“是知牤俗昏鄙,识昧高下,不可以磨极临,而可以诚义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识昧高卑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识昧高卑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当家立计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零七回:“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, 一听贾母的话,一一领命。”又第一一七回:“那些少年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的,那知当家立计的道理。”
同归殊途 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”
古今中外 茅盾《子夜》九:“翻遍了古今中外的历史,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用这种所谓示威运动而变成了既富且强的。”
怀着鬼胎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回:“这刘太公怀着鬼胎,庄家们都捏着两把汗。”
穷猿投林 《晋书·李充传》:“穷猿投林,岂睱择木。”
能诗会赋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3回:“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们,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。”
方闻之士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详延天下方闻之士,咸荐诸朝。”
硝烟弥漫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一章:“掌子面炮声轰响,硝烟弥漫,成千上万的人二十四小时三班倒,轮番在地下作业。”
目断鳞鸿 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誓盟牛女》:“小姐,看你背里沈吟,想是心中明白,何不口传信息,免他目断鳞鸿。”
触类而长 语出《易·系辞上》:“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能事毕矣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。”
满车而归 明·李贽《又与焦弱侯》:“然林汝宁向者三任,彼无一任不往,往必满载而归,兹尚未厌足,如饿狗思想隔日屎,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。”
载笑载言 汉·杨修《节游赋》:“于是迂回详观,目周一倦,御于方舟,载笑载言。”
少壮派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学校里已经什么‘粤派’、‘少壮派’、‘留日派’闹得乌烟瘴气了。”
途途是道 聂绀弩《<女权论辩>题记一》:“女人的幸福是看他的丈夫怎样,应该先努力安排一个家等等,这样或者那样,说得途途是道。”
临别赠言 唐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临别赠言,幸承恩于伟饯。”
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。”
干打雷不下雨 老舍《离婚》:“干打雷不下雨是没有什么作用的。”
甘苦与共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燕王吊死问生,与百姓同其甘苦。”
四海昇平
通脱不拘 叶圣陶《微波》:“你从前那么通脱不拘,大家都称赞。”
敲骨取髓
嫌长道短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六回:“一般儿大的人,怎么我的赔送就该那等苟简,姐姐有这些人给办妆奁还嫌长道短?这话怎么讲?”
纵情恣欲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若欲纵情恣欲,不能节宣,则伐年命。”
携老扶弱 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臣自涉州疆,目睹困乏,流移四散,十不存二,携老扶弱,不绝于路。”
稀世之宝 宋 黄休复《益州名画录》:“当时卿相及好事者,得居寀父子图障卷簇,家藏户宝,为稀世之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