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光瞬息的成语故事

拼音liú guāng shùn xī
基本解释形容时间极短。
出处明 徐霖《绣襦记 鸣珂嘲客》:“流光瞬息驹过隙,莫把青春枉抛掷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流光瞬息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流光瞬息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胆寒发竖 |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好及第恶登科》:“李少卿又曰操空弮,冒白刃,闻者靡不胆寒发竖,永为子孙之戒。” |
应机立断 | 汉·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。” |
纠合之众 | 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足下起纠合之众,收散乱之兵,不满万人。” |
日新月异 | 宋 林景熙《霁山集》:“金碧嵯峨,日新月异,则亦不独师能之也。” |
女子无才便是德 | 清·严复《浮生六记》第三卷:“‘女子无才便是德。’真千古至言也。” |
观机而动 | 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” |
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 | 汉 荀悦《汉纪 高帝纪》:“赵兵出国迎战,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怀内顾之心,无必死之计。” |
老当益壮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丈夫为志,穷当益坚,老当益壮。” |
荣辱得失 | 明·洪应明《菜根谭》:“此身常放在闲处,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?” |
轰雷贯耳 | 元·郑光祖《王粲登楼》第一折:“久闻贤士大名,如轰雷贯耳。” |
无置锥地 | 唐·韦应物《答故人见谕》诗:“况本濩落人,归无置锥地。” |
衔沙填海 | 明·何景明《送吕子迁右给事中》诗:“衔沙填海志,炼石补天情。” |
口如悬河 | 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七卷:“德称口如悬河,宾主颇也得合。” |
持满戒盈 | 三国·魏·曹操《善哉行》之三:“持满如不盈,有德者能卒。” |
餐风宿水 | 明 冯梦龙《挂枝儿 送别》:“纵经营千倍利,不如家里安闲。餐风宿水,容颜易变。” |
数黄道白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4卷:“第一件一张花嘴,数黄道白,指东话西,专一在官宦人家打蜇,那女眷们没一个不被他哄得投机的。” |
依依难舍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0回:“说到其间,两下好不依依难舍。” |
一锅粥 | 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七章:“一进城就搞成了一锅粥,四处乱钻。” |
披霄决汉 | 唐·柳宗元《行路难》诗:“披霄决汉出沆漭,瞥裂左右遗星辰。” |
犹有童心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于是昭公十九年矣,犹有童心。” |
一定不移 | 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音律》:“至于填词一道,则句之长短,字之多寡,声之平、上、去、入,韵之清浊阴阳,皆有一定不移之格。” |
不讳之变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:“不讳之变,诚难其虑。” |
阽危之域 | 南朝·齐·王融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:“故能出人于阽危之域,跻俗于仁寿之地。” |
话里有刺 | 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:“郭全海听见话里有刺,把筷子放下,但还是按下心头的火。” |
聚沙之年 | 唐·于志宁《大唐西域记序》:“奇阙之岁,霞轩月举;聚沙之年,兰薰桂馥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