恶言厉色的成语故事

拼音è yán lì sè
基本解释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。
出处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三八章:“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,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恶言厉色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恶言厉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官偪民反 | |
拒之门外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13章:“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,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。” |
新陈代谢 | 郭沫若《少年时代 黑猫》:“辛亥革命以后,因宦海中起了新陈代谢的宏波,于是政法风更成了狂风。” |
青藜学士 | 《三辅黄图·阁》:“刘向于成帝之末,校书天禄阁,专精覃思。夜有老人,著黄衣,直青藜杖,叩阁而进。见向暗中独坐诵书,老父乃吹杖端,烟然,因以见向,授《五行洪范》之文。至曙而来,请问姓名,云:我是太乙之精,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,下而观焉。” |
恃强欺弱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8回:“齐恃强欺弱,夺我汶阳之田,今日请还。” |
水陆俱备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当日王都尉府准备筵宴,水陆俱备。” |
使蚊负山 | 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其于治天下也,犹涉海凿河,而使蚊负山也。” |
暖衣饱食 | 先秦 墨翟《墨子 天志中》:“百姓皆得暖衣饱食。” |
神妙莫测 | 刘白羽《长江三日》:“峡中,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,数步之隔,这边是阳光,那边是云雾,真是神妙莫测。” |
流行坎止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乘流则逝,得坎则止;纵躯委命,不私与已。” |
腹有鳞甲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陈震传》:“孝起前临至吴,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,乡党以为不可近。” |
不可救药 | 《诗经 大雅 板》:“多将熇熇,不可救药。”孔颖达疏:“多行惨酷毒害之恶,熇熇然使恶加于民,不可救止而药治之。” |
胡作乱为 | 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世人决不可戏而不戏,胡作乱为。” |
冰炭不言,冷热自明 | 《晋书·王沈传》:“尧、舜、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,以其款诚之心者也,冰炭不言,而冷热之质自明者,以其有实也。” |
布衣雄世 | 宋·叶廷珪《海录碎事·人事·敏慧》:“袁绍称郑玄以布衣雄世。” |
见弹求鹗 | 明·张居正《辛未会试程策》:“是以见弹求鹗,或欲速而不达;投珠抵鹊,或见小而妨大。” |
赏罚信明 | 《汉书·王嘉传》:“孝宣皇帝赏罚信明,施与有节,记人之功,忽于小过,以致治平。” |
溥天同庆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郭淮传》:“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,何也?” |
眼跳耳热 | 《武王伐纣平话》中卷:“三日前甲申日,见此景祥,姬昌眼跳耳热,心神不安。” |
潜移默转 | 梁启超《亚洲地理大势论》:“希腊之文明,潜移默转,而入于罗马。” |
蒸沙作饭 | |
帷箔不修 | 宋·王禹偁《补李揆谏改葬杨妃疏》:“内乃帷箔不修,衽席无别,遂使帝心荡于上,人心怨于下。” |
怙恶不改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82回:“岂得怙恶不改,又率领众仙布此恶阵?” |
粗袍粝食 | 《后汉书·袁京传》:“[袁彭]行至清,为吏粗袍粝食,终于议郎。” |
抽秘骋妍 |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词林·四六》:“本朝既废词赋,此道亦置不讲,惟世宗奉玄,一时撰文诸大臣,竭精力为之,如严分宜、徐华亭、李馀姚,召募海内名士几遍,争新斗巧,几三十年,其中岂少抽秘骋妍可垂后世者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