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的成语故事

拼音qiān yáng zhī pí,bù rú yī hú zhī yè
基本解释比喻众愚不如一贤。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大夫无罪,吾闻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。诸大夫朝,徒闻唯唯,不闻周舍之谔谔,是以忧也。”
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的典故
战国时期,赵国赵简子手下大臣周舍,为人正直,喜欢直言不讳,深受赵简子的喜爱。周舍死后,简子每次上朝都不高兴,下面的大夫马上请罪。简子说:“大夫无罪,吾闻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。诸大夫朝,徒闻唯唯,不闻周舍之谔谔,是以忧也。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安内攘外 | 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 |
温情脉脉 | 元 关汉卿《拜月亭》:“枉了我情脉脉,恨绵绵,我昼忘饮馔夜无眠。” |
鸡声鹅斗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1回:“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,省得鸡声鹅斗,叫别人笑话。” |
轰雷掣电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2回:“黛玉听了这话,如轰雷掣电,细细思之,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真切。” |
傍人篱落 | 参见“傍人篱壁”。 |
独夫民贼 | 《尚书 泰誓下》:“独夫受,洪惟作威,乃汝世仇。”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今之所谓良臣,古之所谓民贼也。” |
成一家言 | 《新唐书·韩愈传》:“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、太史公、刘向、扬雄后,作者不世出,故愈深探本元,卓然树立,成一家言。” |
断线风筝 | 清 骆绮兰《春闺》诗:“何处风筝吹断线,飘来落在杏花枝。” |
伊何底止 | 鲁迅《〈朝花夕拾〉后记》:“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,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。长此滔滔,伊何底止?” |
宠辱若惊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若惊?宠为下,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” |
五谷不分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微子》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孰为夫子?” |
知必言,言必尽 | |
家长里短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5回:“这一关了门,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,我对不来,却不弄走了风,被他拿住?” |
案堵如故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诸吏人皆案堵如故。” |
天知地知 | 元·杨梓《敬德不服老》第三折:“你须知咱名讳,尽忠心天知地知。” |
孜孜矻矻 | 唐·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,闵其时之不平,人之不乂,得其道,不敢独善其身,而必以廉济天下也,孜孜矻矻,死而后已。” |
饶有兴趣 | 王朔《动物凶猛》:“看到米兰和留在亭子里的高家哥俩从容、饶有兴趣地聊起来,我感到欣慰。” |
人心不古 | 明 张居正《答两广殷石汀论平田事》:“近来人心不古,好生异议。” |
拿奸拿双 |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9回:“拿奸拿双,拿不住双,反咬一口,就受不得了。” |
运筹演谋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论》:“太祖运筹演谋,鞭挞宇內。” |
魂丧神夺 | 清·无名氏《燕京杂记》:“妖态艳妆,逾于秦楼楚馆,初入都者,莫不魂丧神夺。” |
互相残杀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:“天下之人,互相残杀。” |
守缺抱残 | 陈独秀《吾人最后之觉悟》:“其次为政治,年来政象所证明,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。” |
抓腮挖耳 | 茅盾《林家铺子》:“大家喝了一会闷酒,抓腮挖耳地想不出好主意。” |
前危后则 |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晋孝武帝太元三年》:“地列酒泉,天垂酒池,杜康妙识,仪狄先知。纣丧殷邦,桀倾夏国,由此言之,前危后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