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睦邦交的成语故事

拼音dūn mù bāng jiāo
基本解释敦睦:亲厚和睦;邦:泛指国家。形容促使国家之间的关系亲厚和睦。
出处鲁迅《“立此存照”(七)》:“但就大体而言,是极有益于敦睦邦交的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敦睦邦交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敦睦邦交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万无一失 |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 |
完完全全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兴哥不得已而休之,心中兀自不忍,所以改嫁之夜,把十六只箱笼,完完全全地赠他。” |
力挽狂澜 | 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障百川而东之,回狂澜于既倒。” |
终老隐居 | 《宋史·刘爚传》:“爚从熹武夷山讲道读书,怡然自适,筑云庄山房,为终老恤居之计。” |
丈二和尚 | 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二章:“敌人又丈二和尚,摸不着头脑了。” |
奇形异状 | 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须臾,见水族覆灭,奇形异状,或乘车马著赤衣者。” |
逸态横生 | 北周庚信《<赵国公集>序》:“柱国赵国公发言为论,下笔成章,逸态横生,新情振起,风雨争飞,鱼龙各变。” |
扭转干坤 | |
心无挂碍 | 唐 玄奘《般若波罗多心经》:“心无挂碍:无挂碍,故无有恐怖,这离颠倒梦想。” |
特立独行 | 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其特立独行,有如此者。” |
兴味索然 | 清 王韬《瀛壖杂志》:“卓午来游者,络绎不绝。溽暑蒸郁,看花之兴味索然矣。” |
病急乱求医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7章:“他真是病急乱求医!” |
静水流深 | |
自生自灭 | 唐 白居易《山中五绝句岭上云》诗:“自生自灭成何事,能逐东风作雨无?” |
望文生义 | 清 张之洞《輶轩转语 语学》:“不然,空谈臆说,望文生义,即或有理,亦所谓郢书燕说耳。” |
深山老林 | 秦牧《莽原语丝》:“还有些人,钻到深山老林里找人参、采木耳,摘蘑菇。” |
文章宿老 | 《新唐书·李峤传》:“李峤富才思,然其仕前与王勃、杨盈川接,中与崔融、苏味道齐名,晚诸人没,而为文章宿老,一时学者取法焉。” |
掠脂斡肉 | 五代·贯休《酷吏词》:“有叟有叟,暮投我宿,吁叹自语,云太苛酷,如何如何,掠脂斡肉。” |
赏奇析疑 | 晋 陶潜《移居》诗之一:“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。” |
冲冠眦裂 | 语出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……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 |
逾淮之橘 | 《晏子春秋·杂下十》:“晏子避席对曰:‘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’” |
敛后疏前 | 语出《司马法·定爵》:“凡陈,行惟疏,战则密。”《尉缭子·兵令上》:“陈以密则固,锋以疏则达”。 |
悬鼓待椎 | 《渊鉴类函·乐·鼓二》引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:“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。民舍有鼓为妖。坐未几,鼓自风滚至庭不已,民舍皆股栗。仲淹徐谓纯仁曰:‘此鼓久不击,见好客至,故自来庭以寻槌耳。’令纯仁削槌以副之,其鼓立碎。” |
诎要桡腘 |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富国》:“诎要桡腘。” |
尧趋舜步 | 《宋史·乐志》:“皇帝降席,流云四开,尧趋舜步,下蹑天堦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