笑比河清的成语故事


笑比河清

拼音xiào bǐ hé qīng

基本解释形容态度严肃,难见笑容。

出处《宋史 包拯传》:“立朝刚毅,贵戚宦官为之敛手,闻者皆惮之。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。”


笑比河清的典故

包拯是北宋庐州(今安徽省合肥市)人。端州的砚台很有名,以前的知州借上贡的名义,随意征收几十倍的砚台来巴结上司。包拯到任后,命令只造上贡朝廷的数目,一块也不能多,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。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,一次契丹在边境集结军队,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,朝廷派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。包拯说:“漳河地区土地肥沃,百姓却不能耕种,邢赵三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,却被用来牧马,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。”造福了河北的百姓。

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时,因为是京城,很不好管理。按以前的规定,百姓告状要先写状子,再托府吏传進来。包拯破了这个规矩,大开府门,让老百姓直接到堂上来陈述,这样官吏再也做不了手脚。一次,开封发大水,水排不出去。包拯一调查,原因是许多权贵在疏通的河道上筑了许多花园、亭台。包拯限期他们全部拆掉。有个权贵不肯拆,还拿出一张地契,说那块地是他的。包拯详细一检查,发现地契是伪造的。包拯马上拆了他的花园,并奏明仁宗皇帝。后来大水就退了。

由于包拯铁面无私,一年时间就把开封治得井井有条。权贵们都收敛了许多,一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怕,说要看到包公的笑脸比看到黄河水变清还难。老百姓却很喜欢他,说:“关节不到,有阎王包老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笑比河清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眼空一世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腹饱万言,眼空一世。”
经国之才 晋 葛洪《抱朴子外篇 自叙》:“一时莫伦,有经国之才。”
天造地设 唐 田颖《问道堂后园记》:“回思向所辟诸境,几若天造地设。”
才高八斗 明 陈汝元《金莲记 偕计》:“不佞姓苏,名轼,字子瞻,眉州眉山人也。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。”
千姿百态 蒋子龙《好景门》:“食客五花八门,论服饰千姿百态,论肤色黄白都有。”
废奢长俭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杜钦传》:“废奢长俭,表实去伪。”
灰头草面 元·杨景贤《西游记》第一本第一出:“娘子,灰头草面不打扮,倘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,怎生厮见。”
研桑心计 汉·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研桑心计于无垠。”
铁杵成针 明 郑之珍《目连救母 四 刘氏斋尼》:“好似铁杵磨针,心坚杵有成针日。”
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七回:“我说的不是功名么?你们不知道‘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呢’?”
一迭连声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26回:“左右一迭连声道:‘带妇人,带妇人。’那妇人却动也不动。”
攻城夺地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7回:“那二十四员番将,又必各有跟随的番汉军士,共计当有万余人,行动与攻城夺地者何异!”
精彩逼人 宋 洪迈《夷坚丙志 徐大夫》:“君精彩逼人,虽老而健。”
死脑筋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红顶商人》:“小爷叔,你真是死脑筋,旁人的话,哪里听得那么多。”
心领意会 邹韬奋《经历》:“他们不许用帝国主义,所以各报遇着这个名词,总是写作‘××主义’,读者看得惯了,也就心领意会。”
天人胜处 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云奉持之,则生天人胜处,云犯则坠鬼畜诸苦。”
仔仔细细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18回:“只见都氏慌忙的一把挈起,声也不做,仔仔细细的看上一回。”
樵村渔浦 金·完颜亮《昭君怨·雪》:“昨日樵村渔浦,今日琼川银渚。”
阒无人声 清·东轩主人《述异记·僵尸鬼》:“趋至,则破屋前后二间,阒无人声。”
笔头生花 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十:“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,后天才赡逸,名闻天下。”
交头互耳
即兴之作 霍达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第13章:“历史从来都是即兴之作。”
执一而论 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水学·三江》:“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,不可执一而论。”
随人俯仰 清·包世臣《再与杨季子书》:“侯朝宗随人俯仰,致近徘优。”
地网天罗 《大宋宣和遣事》亨集:“才离阴府恓惶难,又值天罗地风灾。”元 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三折:“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,休要走了两洞妖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