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的成语故事

拼音zhī wú bù yán,yán wú bù tīng
基本解释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
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时素臣正在得君,真个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。旬月之内,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笃近举远 | 唐·韩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 |
志在千里 | 三国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神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 |
一席之地 | 《旧唐书 后妃传上》:“妇人智识不远,有忤盛情,然贵妃久承恩顾,何惜宫中一席之地,使其京戮,安忍取辱于外哉!” |
不吝指教 | 毛泽东《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》:“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,是否有当,希望读者不吝指教。” |
雄辩高谈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却说安老爷的话,一层逼进一层,引得邓九公雄辩高谈,真情毕露。” |
惊风扯火 | 沙汀《在祠堂里》:“总是惊风扯火的!请问,搜查也搜查了,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?不会的。” |
扶弱抑强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6回:“晋为诸侯之长,恤患补阙,扶弱抑强,乃盟主之职也。” |
名副其实 | 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六卷:“身后赠谥曰‘恭’曰‘毅’,洵名副其实矣。” |
开云见日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衔命来征,宣扬朝恩,示以和睦,旷若开云见日,何喜如之!” |
鹅王择乳 | 水乳同置一器,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。事见《祖庭事苑》卷五。清·钱谦益《与素华禅师书》:“《宗镜》删订,非鹅王择乳不能具此心眼。” |
一丘一壑 | 《汉书 叙传上》:“渔钓于一壑,则万物不奸其志;栖迟于一丘,则天下不易其乐。南朝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品藻》:“端委庙堂,使百官准则,臣不如亮;一丘一壑,自谓过之。” |
吊古伤今 | 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悔赋》:“铺究前史,吊古伤今。” |
伶伶仃仃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1回:“宋江怕他不死,再复一刀,那颗头,伶伶仃仃,落在枕头上。” |
鱼鱼雅雅 | 唐 韩愈《元和圣德诗》:“驾龙十二,鱼鱼雅雅。” |
遗风逸尘 | 元·俞希鲁《至顺镇江志·人材》:“至于高蹈物表,远引方外,亦皆清隽卓绝志士,是其遗风逸尘,霑被无极。” |
闭门合辙 | 宋 赵令畤《侯鲭录》卷八:“山谷云:东坡墨戏,水活石润,与予草书三昧,所谓闭门合辙。” |
心烦虑乱 | 汉·蔡邕《让高阳侯印绶符策》:“臣是以宵寝晨兴,叩膺增叹,心烦虑乱,喘呼息吸。” |
抱火卧薪 | 汉 贾谊《新书 数宁》:“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,火未及燃,因谓之安,偷安者也。” |
罗缕纪存 | 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:“悔当时不将嫛堄情状,罗缕纪存。” |
长虑却顾 | 宋 李纲《与宰相论捍贼札子》:“纲窃观自古人主,必有亲兵,所以制障表里,为长虑却顾之术也。” |
千了百当 |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34卷:“圣人发愤便忘食,乐便忘忧,直是一刀两断,千了百当。” |
独异于人 | 《老子》第二十章:“我欲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。” |
如狼如虎 | 《尉缭子·武议》:“一人之兵,如狼如虎,如风如雨,如雷如霆,震震冥冥,天下皆惊。” |
商彝周鼎 | 明 沈榜《宛署杂记 古墨斋》:“得其片言只字,自令旷心怡神,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。” |
庙堂之器 | 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:“峨大冠、拖长绅者,昂昂乎庙堂之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