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风远遁的成语故事

拼音wén fēng yuǎn dùn
基本解释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。
出处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,鄂州围解,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,上表夸张己功。只说蒙古俱己威名,闻风远遁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闻风远遁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闻风远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挑三拣四 | 徐特立《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》:“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,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!” |
卵与石斗 | 汉 焦赣《易林 艮之损》:“卵与石斗,麋碎无疑。” |
如履薄冰 | 《诗经 小雅 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 |
以假乱真 |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》:“馀分闰位,谓以伪乱真耳。” |
瓯饭瓢饮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曾友于》:“汝父母皆不知,我岂惜瓯饭瓢饮乎?” |
抵瑕蹈隙 | 唐·柳宗元《答问》:“而仆乃蹇浅窄僻,跳浮嚄唶,抵瑕陷厄。” |
薪桂米珠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“楚国之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,谒者难得无如鬼,王难见如天帝,令臣食玉炊桂,因鬼见帝。” |
不曾序过 | |
薄唇轻言 | 春秋 无名氏《灵枢经 逆顺肥瘦篇》:“瘦人者,皮薄色少,肉廉廉然,薄唇轻言。” |
差以毫厘,谬以千里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司马迁传》:“故《易》曰:‘差以毫厘,谬以千里。’” |
指腹为亲 | 《魏书·王宝兴传》:“汝等将来所生,皆我之自出,可指腹为亲。” |
三折肱,为良医 | 《左传·定公十三年》:“三折肱,知为良医。” |
天壤之觉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内篇·论仙》:“其为不同,已有天壤之觉,冰炭之乘矣。” |
披麻带索 |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蔡公逼试》:“老贼!你年七八十岁,也不识做孝。披麻带索便是孝。” |
土八路 | 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51回:“汽车上的敌人,听见山坡上有人叫喊,一看是几个‘土八路’,跳下车来。” |
无尽无休 | 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三幕:“终于沉闷地听着远处的更锣声、风声、树叶声,和偶尔才肯留心到的身旁思懿的无尽无休的言语。” |
挈瓶之智,守不假器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田豫传》:“夫挈瓶之智,守不假器。吾既受之矣,何不急攻乎?” |
河东三箧 | 语出《汉书 张安世传》:“上行幸河东,尝亡书三箧,诏问莫能知,唯安世识之,具作其事。后购求得书,以相校无所遗失。” |
浮收勒索 | 《清史稿·高宗纪四》:“辛酉,以图思德劾苏墧浮收勒索,命袁守侗等严鞫之。” |
千古奇闻 | 好古主人《赵太祖三下南唐》第四十五回:“今朕作主,准赐婚配。花之慈母亦无不俯依之理,况又与前四少将御侄等撮合,如出一辙。更见姻缘相配出于千古奇闻也。” |
乘坚驱良 | 《后汉书·和熹邓皇后纪》:“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,温衣美饭,乘坚驱良。” |
羞口羞脚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4回:“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,也有言语钝拙的,也有举止轻浮的,也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的。” |
根椽片瓦 | 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将我这铜斗儿般大院深宅,苦也囉苦也囉,可怎生烧的来剩不下些根椽片瓦。” |
旧识新交 | 清·黄遵宪《乡人以余远归争来询问》诗:“旧识新交遍天下,可如亲戚话依依。” |
诫莫若豫 | 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诫莫若豫,豫而后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