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通四达的成语故事

拼音liù tōng sì dá
基本解释犹四通八达。
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49卷:“今谓明义各自为宜,少多非为定准,如六通四达,岂止三耶!”
暂未找到成语六通四达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六通四达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忙中有错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他这一乐,乐得忙中有错,爬起来慌慌张张的也向舅太太磕了个头。” |
水调歌头 |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《水调歌》,唐人演为大曲。大曲有散序、中序、入破三部分,“歌头”当为中序的第一章。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,前后片各四平韵。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,多夹叶仄韵。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。共八体。 |
心安理得 | 清 吴趼人《瞎骗奇闻》:“你别瞧我摆了店面,天天卖钱,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,我用着心安理得。” |
正名责实 | 宋·岳飞《乞改襄阳路仍作京西南路札子》:“庶得路分速归旧制,以称朝廷正名责实不忘中原之意。” |
阿旨顺情 | 唐 吴兢《贞观政要 政体》:“比来惟觉阿旨顺情,唯唯苟过,遂无一言谏诤者,岂是道理?” |
肘腋之患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》:“亮答曰:‘主公之在公安在,北畏曹公之疆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,正当斯这时,进退狼跋。” |
摧坚陷阵 | 《南齐书 桓康传》:“随世祖起义,摧坚陷阵,膂力过人,所经村邑,恣行暴害。” |
知命安身 | 元·无名氏《滓范叔》第一折:“量范雎是一愚瞽之夫,则可待时守分,知命安身,未敢希望功名也。” |
书富五车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真个胸中书富五车,笔下句高午古。” |
陈规陋习 | 老舍《鼓书艺人》十七:“要是我们不抗战,今天早已经亡国了。陈规陋习也一样,你不跟它斗,它就会压垮你。” |
慈明无双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荀爽传》:“爽字慈明,一名谞。幼而好学,年十二,能通《春秋》、《论语》。……颍川为之语曰:‘荀氏八龙,慈明无双。’” |
驿寄梅花 | 宋 秦观《踏莎行》词:“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” |
麦饭豆羹 | 明·洪应明《菜根谭》:“木床石枕冷家风,拥衾时魂梦亦爽;麦饭豆羹淡滋味,放箸处齿颊犹香。” |
切合时宜 | |
不蔓不支 | 欧阳予倩《谈昆剧<十五贯>和<长生殿>的演出》:“现在台上演的把熊友惠和侯三姑的一般情节删去,只留熊友兰与苏戍娟的一条线,干干净净八场戏,不蔓不支,我以为异常好。” |
脸红筋涨 | |
如丘而止 | 《荀子·宥坐》:“如垤而进,吾与之;如丘而止,吾已矣。” |
璀璨夺目 | 宋·周密《武林旧事》第三卷:“玉山宝带,尽壁寸珠,璀璨夺目。” |
头痛额热 | 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俺两口儿有些头痛额热,思想你时,见这半个衫儿,便是见您两口儿一般。” |
成王败贼 | 清·张岱《皆令操》附燕客《和操》:“成王败贼,史能饰词。” |
跷蹊作怪 |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简贴和尚》:“只因这封简帖儿,变出一本跷蹊作怪底小说来。” |
破家鬻子 | 宋·杨万里《民政上》:“上赋其民以十,则吏因以赋其百。朝廷喜其办而不知有破家鬻子之民。” |
怡神养性 | 明·归有光《上王中丞书》:“所以终日闭门,怡神养性。” |
遗休馀烈 | |
一念之错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8回:“守其在我,听其在天,是或一道,所怕者,磨易鳞,涅易淄,一念之错,终身之悔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