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中敌国的成语故事


舟中敌国

拼音zhōu zhōng dí guó

基本解释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。比喻大家反对,十分孤立。
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


舟中敌国的典故

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聪明贤能,就去投靠魏国,被任命魏军的统领,对付秦国和韩国。魏文侯死后,魏武侯乘船时说江山多美好。吴起说如不施行仁政,那么共乘的小船上也会有敌国的存在,魏武侯赞同他的观点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舟中敌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事与愿违 三国 魏 稽康《幽愤》诗:“嗟我愤叹,曾莫能俦。事与愿违,遘兹淹留。”
眉清目秀 元 李直夫《合同文学》第一折:“有个孩儿唤做安住,今年三岁,生得眉清目秀,是好一个孩儿也。”
兵不由将 明·徐渭《续英烈传》第22回:“燕兵知是天助,乘风大呼纵击。南兵乱慌慌,只觉风声皆兵,哪里还敢恋战。遂兵不由将,将不顾兵,各各奔溃。”
叶公好龙 西汉 刘向《新序 杂事》:“叶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文以写龙。于是天龙闻而下之,窥头于牖,施尾于堂。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。”
兔死凫举 《吕氏春秋 论威》:“知其不可久处,则知所兔起凫举,死 之地矣。”
进退失所 清·唐才常《辨惑》:“然则漠视君民,孤身遁世,进退失所,首鼠两旁,其与存者几何?”
不汲汲于富贵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不汲汲于富贵,不戚戚于贫贱。”
说地谈天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三回:“指挥说地谈天口,来诱翻江搅海人。”
名师出高徒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顾先生摇头道:‘唉!名师出高徒,名师出高徒。”
相顾无言 宋·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:“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”
胸中无墨 宋·吴子良《林下偶谈》:“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,盖亦有据。”
裹足不进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90回:“奈奉阳君妒才嫉能,是以游士裹足而不进,卷口而不言。”
闷在鼓里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8章:“坐井观天,闷在鼓里,怎么行?”
中外古今 茅盾《升学与就业》:“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‘学校’‘科班’出身,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!”
如芒在背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霍光传》:“宣帝始立,谒见高庙,大将军光从骖乘。上内严惮之,若有芒刺在背。”
千里餽粮,士有饥色
说嘴打嘴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4回:“王家的无处煞气,只好打着自己的脸骂道:‘老不死的娼妇,怎么造下孽了?说嘴打嘴,现世现报!’”
剥极必复 陈其美《致黄克强书》:“剥极必复,否极必泰,循环之理,不减毫发。”
遗风余泽 《宣和书谱 张彦远》:“此其遗风余泽,沾馥后人者特非一日。”
鹓鹭成行 《隋书·音乐志》:“怀黄绾白,鹓鹭成行。”
得一知己,死可无恨 谢觉哉《知己难》:“所谓‘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’,‘得一知己,死可无恨’。”
惜字如金 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格局》:“文章所忌者,开口骂题。便说几句闲文,才归正传,亦未尝不可,胡遽惜字如金,而作此卤莽灭裂之状也!”
大澈大悟 元 郑德辉《伊尹耕莘》楔子:“盖凡升天之时,先参贫道,授与仙诀,大彻大悟后,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。
瞎马临池 南朝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排调》:“盲人骑瞎马,夜半临深池。”
粝食粗餐 《东观汉记·桓鸾传》:“常著大布缊袍,粝食粗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