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年驻色的成语故事

拼音hái nián zhù sè
基本解释恢复年轻,永葆青春。
出处南朝·梁·刘孝标《山栖志》:“金盐重于素壁,玉豉贵于明珠,可以养性销痾,还年驻色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还年驻色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还年驻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自力更生 | 孙中山《中国问题的真解决》:“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,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。” |
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 |
攻其无备 | 孙武《孙子 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 |
故宫离黍 | 宋·张元干《贺新郎·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》:“梦绕神州路。怅秋风,连营画角,故宫离黍。” |
人情之常 | 宋 司马光《应诏论体要》:“凡用一人,必或以为贤,或以为不肖,此固人情之常,自古而然,不足怪也。” |
走头没路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18卷:“火器一齐发作,杀得他走头没路,大败亏输。” |
飞鸟依人 | 宋·阙名《宋季三朝正要·二·理宗淳祐四年》:“今嵩之父死如路人,方经营内引,摇尾乞怜,作飞鸟依人之态。” |
民康物阜 | 清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 吏治下》:“可见当时君明臣良,民康物阜,致治之隆非无故也。” |
含霜履雪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汉过》:“含霜履雪,义不苟合;据道推方,嶷然不群。” |
身在林泉,心怀魏阙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八回:“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,心怀魏阙,岂知平地风波,生此异事。” |
吐刚茹柔 | 《诗经 大雅 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柔则茹之,刚则吐之。” |
敬若神明 |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四年》:“民率其君,爱之如父母,仰之如日月,敬之如神明,畏之如雷霆。” |
遗患无穷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1章:“万一堵截不住,岂非功亏一篑,遗患无穷?” |
桂薪玉粒 | 典出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苏秦之楚,三日乃得见乎王。谈卒,辞而行。楚王曰:寡人闻先生,若闻古人。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,曾不肯留,原闻其说。对曰:楚国之食贵於玉,薪贵於桂,谒者难得见如鬼,王难得见如天帝。今令臣食玉炊桂,因鬼见帝。 |
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 | 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韩厥为何自刎了,必然走了赵氏孤儿,怎生是好?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!” |
卑己自牧 | 郭沫若《再谈郁达夫》:“鲁迅的韧,闻一多的刚,郁达夫的卑己自牧,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。” |
只手空拳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三回:“此时只手空拳,如何抵挡。” |
莫可名状 | 明 刘基《松风阁记》:“草虫鸣切切,乍大乍小,若远若近,莫可名状。” |
避瓜防李 | 见“避李嫌瓜”。 |
持论公允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儒林传》:“仲舒通五经,能持论,善属文。” |
累屋重架 | 唐·刘知几《史通·序例》:“滥觞肇迹,容或可观,累屋重架,无乃太甚。” |
惊世震俗 | 宋·王安石《余姚县海塘记》:“今世吏者,其愚也固不知所为,而其所谓能者,务出奇为声威,以惊世震俗。” |
奉申贺敬 | 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:“若不得已,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,奉申贺敬,以换我几个衙门。” |
青云独步 | 《白雪遗音·八角鼓·才郎夜读书》:“发悬梁,锥刺股;如囊萤,雪当烛。必不叫尔自辛苦。到后来,才得这万里鹏程,青云独步。” |
七上八落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,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,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,七上八落的响,浑身却如重风麻木,两腿一似斗败公鸡,口里连声叫苦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