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鸡骇猴的成语故事

拼音shā jī hài hóu
基本解释杀鸡给猴子看。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。
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3回:“俗话说得好,叫做'杀鸡骇猴',拿鸡子宰了,那猴儿自然害怕。”
杀鸡骇猴的典故
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,艺人十分生气,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,对它不断敲锣打鼓,公鸡吓呆了,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,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,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,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杀鸡骇猴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痛定思痛 | 唐 韩愈《与李翱书》:“今而思之,如痛定之人,思当痛之时,不知何能自处也。” |
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。齐王不听吾谏,故退而耕子野。” |
天低吴楚,眼空无物 | 元·萨都刺《念奴娇·登石头城》词:“石头城上,望天低吴楚,眼空无物。” |
钉嘴铁舌 | 元 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四折:“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。钉嘴铁舌,铜头铁额,火眼金睛,都来问禅。” |
石沉大海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他若是不来,似石沉大海。” |
病病歪歪 | 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一幕:“你教大爷歇歇吧,他病病歪歪!” |
染神乱志 | 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:“西山曰:‘此人大非端士,笔头虽写得数句诗,所谓本心不正,脉理皆邪,读之将恐染神乱志,非徒无益。’某佩服其言。” |
寤寐求之 | 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“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” |
琵琶旧语 | 《宋书·乐志一》:“傅玄《琵琶赋》曰:‘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,念其行路思慕,故使工人裁筝、筑,为马上之乐。欲从方俗语,故名曰琵琶。’” |
盈盈秋水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望穿他盈盈秋水,蹙损他淡淡春山。” |
飘樊落溷 | 清·王韬《海陬冶游附录》中卷:“凡良家女子,遇风雨之摧残,而堕烟花之小劫者,随在皆是,飘樊落溷,狼籍堪悲;逐水沾泥,凄凉何极!” |
悬首吴阙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,以观越寇之灭吴也。” |
沉冤莫白 | 宋 张商英《鄂州谢上表》:“虽有沉冤,莫能往诉。” |
恪守不渝 | |
一夫得道,九族升天 |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》第九回:“我听说一夫得道,九祖升天,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?” |
无能之辈 |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51回:“岳飞真乃无能之辈。” |
虎头燕颔 | 元 揭傒斯《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》:“尚服异恩于永世;虎头燕颔,从怀旧将于当年。” |
死不回头 |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谁知你是死不回头,狡猾诡诈来利用我们的宽大政策!” |
束教管闻 | |
否极阳回 | 清·陈梦雷《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》:“祸盈业满,否极阳回。” |
忠款诚信 | 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齐桓卫姬颂》:“齐桓卫姬,忠款诚信。” |
鲍子知我 | 《史记 管晏列传》:“管仲曰:‘……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鲍子也。’” |
言者不知 | 《老子》:“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”河上公注:“知者贵行不贵言也。驷不及舌,多言多患。”一本作“言者弗知”。 |
遮地盖天 | 李季《五月端阳·打横山》:“大小据点一扫光,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。” |
析骨而炊 | 《史记 宋微子世家》:“王问:‘城中何如?’曰:‘析骨而炊,易子而食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