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代风骚主的成语故事


一代风骚主

拼音yī dài fēng sāo zhǔ

基本解释风骚:指《诗经》中的《国风》和《楚辞》中的《离骚》,泛指文学。一个时代的文坛领袖。

出处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前集》第六卷:“当其为一代风骚主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代风骚主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代风骚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朝秦暮楚 明 毕魏《竹叶舟》:“因见贵戚王恺,富堪敌国,比太仆更觉奢华,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。”
蠢蠢思动 沙汀《困兽记》:“而这个念头,近来正又蠢蠢思动的激荡着他,叫他得不到安静。”
众散亲离 《晋书·慕容垂传》:“淮南之败,众散亲离,而垂侍卫圣躬,诚不可志。”
其应如响 《子华子·晏子》:“如以匙勘钥也,如以玺印涂也,必以其类,其应如响。”
挟权倚势 元·孔文卿《东窗事犯》第二折:“他本是个君子人则挟权倚势,吹一吹登时教人烟灭飞灰。”
居心不净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卿居心不净,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?”
一触即溃 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第一章:“奕山与奕经同样,经过轻举妄动,一触即溃、丧胆、乞降三个程序,结束了浙江军事。”
白鱼入舟 《尚书大传》第三卷:“八百诸侯俱至孟津,白鱼入舟。”
铜臭熏天
锣鼓喧天 元 尚仲贤《单鞭夺槊》第四折:“早来到北邙前面,猛听的锣鼓喧天,那军不到三千,拥出个将一员,雄纠纠威风武艺显。”
翻天作地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七卷:“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,暴躁如雷,翻天作地,闹将起来。”
隔皮断货 《歧路灯》第八回:“不是为他中了举,便说深远。只是那光景儿,我就估出来六七分。兄弟隔皮断货,是最有眼色的。”
踌躇未决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6回:“礼物都已完备,明后日便用起身。只是一件事,在此踌躇未决。”
将虾钓鳖 宋·王君玉《杂纂续》:“寄槽养马,将虾钓鳖。”
镜破钗分 南朝陈·徐德言《破镜》诗:“镜与人俱去,镜归人未归,当复姮娥影,空留明月辉。”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惟将旧物表深情,钿合金钗寄将去。钗留一股合一扇,钗擘黄金合分钿。”
不祥之兆 后唐 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 风流阵》:“时议以为不祥之兆,后果有禄山兵乱。”
登高一呼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他在外面登高而呼,只怕还容易些。”
不解之仇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又见张权买房开店,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,越加忿怒,成了个不解之仇。”
上之所好,下必从之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”
心存目想 唐·白居易《白蘋洲五亭记》:“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。予按图握笔,心存目想,覼缕梗概,十不得其二三。”
三兽渡河 《优婆塞戒经·三种菩提品》:“善男子,如恒河三兽俱渡:兔、马、香象。兔不至底,浮水而过;马或至底,或不至底;象则尽底。恒河水者,即是十二因缘河也。声闻渡时,犹如彼兔;缘觉渡时,犹如彼马;如来渡时,犹如香象,是故如来得名为佛。”
一匡天下 《论语·宪问》:“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赐。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祍矣。”
千金贵体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3回:“姑娘这样千金贵体,绫罗裹大了的,吃的是好东西,到了我们那里,我拿什么哄她玩?”
半文半白 毛泽东《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》:“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,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。”
毛头毛脑 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三个战士正毛头毛脑没有办法,见他回来了,眼里又放出光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