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求气应的成语故事


声求气应

拼音shēng qiú qì yìng

基本解释应:应和,共鸣;求:寻找。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。

出处《周易 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;水流湿,火就燥;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出而万物睹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声求气应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声求气应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逴俗绝物 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五卷:“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,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。”
天方夜谭 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郑子云的话在他看来是书呆子的呓语,咬文嚼字、天方夜谭、理想主义。”
圆首方足 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头之圆也象天,足之方也象地。”
红得发紫 靳凡《公开的情书》:“她仗着出身好,业务好,红得发紫。”
的一确二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一折:“怕不待的一确二,早招承死罪无辞。”
不齿于人 宋 沈括《梦溪笔谈 杂志》:“以为士人不齿,放弃终身。”
张三李四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百丈恒禅师法嗣》:“问:‘如何是佛?’师曰:‘张三李四。’”
无施不效 《荀彧别传》:“与彧戮力同心,左右王略,发言授策,无施不效。”
策勋饮至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凡公行告于宗庙,反行饮至,舍爵策勋焉。”
洗肠涤胃 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16卷:“若权奸之去,则正当洗肠涤胃,若借温太真之事,为小人开一线之路。”
契合金兰 明·汪廷讷《狮吼记·赏春》:“自合与老爷情投胶漆,契合金兰。”
在他檐下走,怎敢不低头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9回:“‘在他檐下走,怎敢不低头!’大帅连这句俗语还不知道吗。”
望峰息心 南朝·梁·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。”
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 《诗经 大雅 荡》:“天生烝民,其命匪谌,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。”
超超玄箸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我与王安丰说延陵、子房,亦超超玄箸。”
责人以详,待己以廉 唐·韩愈《原毁》:“今日君子则不然,其责人也详,其待己也廉。详,故人难于为善;廉,故自取也少。”
千差万错 梁启超《节本明儒学案·定宇语录》:“学问从身上寻求,纵千差万错,走来走去,及至水穷山尽,终要到这路上来。”
坐不垂堂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鄙谚曰:‘家累千金,坐不垂堂。’此言虽小,可以喻大。”
惄焉如捣 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我心忧伤,惄焉如捣。”
肆意妄行 《五代史演义·自序》:“其狡且羯者,挟诈力以欺凌人世,一或得志,则肆意妄行。”
弛声走誉 明袁宏道《钦叔阳秀才》:“三代而下,尽是此一种人,弛声走誉,比善人有恒,更觉完美。”
一览无馀
舍近务远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陛下舍近务远,弃易求难,四方疑怪,百姓恐惧。”
引领企踵 南朝·梁·萧统《大吕十二月》:“分手未遥,翘心且积,引领企踵,朝夕不忘。”
专欲难成 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众怒难犯,专欲难成,合二难以安国,危之道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