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露之体的成语故事

拼音yuè lù zhī tǐ
基本解释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。语本《隋书·李谔传》:“江左齐梁,其弊弥甚……竞一韵之奇,争一字之巧,连篇累牍,不出月露之形,积案盈箱,唯是风云之状。”
出处语本《隋书·李谔传》:“江左齐梁,其弊弥甚……竞一韵之奇,争一字之巧,连篇累牍,不出月露之形,积案盈箱,唯是风云之状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月露之体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月露之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|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章: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——队长,你就决定吧。” |
贸首之仇 | 《战国策·楚策二》:“甘茂与樗里疾,贸首之仇也。” |
目知眼见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,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?” |
大鱼吃小鱼 | 老舍《赵旺与荷珠》:“这样,既能显出剧情的有机发展,也增加了大鱼吃小鱼的一层阐明。” |
杯水车薪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今之为仁者,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。” |
熙熙攘攘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 |
中饱私囊 | 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》:“薄疑谓赵简主曰:‘君之国中饱。’简主欣然而喜曰:‘何如焉?’对曰:‘府库空虚于上,百姓贫饿于下,然而奸吏富矣。’” |
假以辞色 | 明 归有光《沈贞甫墓志铭》:“贞甫为人伉厉,喜自修饰,介介自持,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。” |
邹缨齐紫 |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齐桓公好服紫,一国尽服紫,当是时也,五素不得一紫。”又“邹君好服长缨,左右皆服长缨,缨甚贵。” |
见哭兴悲 | 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还玉》:“迟共疾,俺敢侍寻生替死,自古道见哭兴悲。” |
兼容并包 | 西汉 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必将崇论闳议,创业垂统,为万世规。故驰骛乎兼容并包,而勤思乎参天贰地。” |
无胫而至 | 汉·孔融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珠玉无胫而自至者,以人好之也,况贤者之有卒乎!” |
只言片语 | 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让谁听了只言片语,给你来个断章取义,你受得了吗?” |
去就之际 | 南朝·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,直以不能内审诸己,外受流言,以至于此。” |
傅粉施朱 | 战国 楚 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著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。” |
魂颠梦倒 | 明·冯梦龙《锦堂月·金阊纪遇》套曲:“魂颠梦倒神未定,忽听得雨骤风狂闹五更。” |
寸草衔结 |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救金鲤鱼龙王报德》:“虽虮虱微忱,不敢上尘天听,而寸草衔结,思报洪恩。” |
鱼惊鸟溃 | 《隋书·杨玄感传论》:“民力凋尽,徭戍无期,率土之心,鱼惊鸟溃。” |
披红挂彩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4回:“随行五百军士,俱披红挂彩,入南郡买办物件。” |
一律千篇 | 明·费经虞《雅论》:“用事非诗正体,然景物有限,格调易穷,一律千篇,只供厌饫,欲观人笔力才诣,全在阿堵中。” |
绝域殊方 | 《晋书·裴秀传》:“故虽有峻山巨海之隔,绝域殊方之迥,登降诡曲之因,皆可得举而定者。” |
守缺抱残 | 陈独秀《吾人最后之觉悟》:“其次为政治,年来政象所证明,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。” |
宣之使言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周语》:“是故为川者,决之使导;为民者,宣之使言。” |
破玩意儿 | 刘心武《钟鼓楼》第五章:“他妈的,什么破玩意儿!是人喝的吗?” |
兴亡祸福 | 元·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二折:“这七条弦兴亡祸福都相应,端的个圣贤可对,神鬼堪惊,俗怀顿爽,尘虑皆清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