末大不掉的成语故事

拼音mò dà bù diào
基本解释犹尾大不掉。比喻部属势力强大,难以驾驭。
出处唐·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得非诸侯之盛强,末大不掉之咎欤?”
暂未找到成语末大不掉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末大不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失败是成功之母 |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,失败是成功之母。” |
充耳不闻 | 清 李渔《奈何天 闹封》:“边陲告急,司转运者,充耳不闻。” |
争奇斗艳 | 宋·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方物·芍药谱》:“名品相压,争妍斗奇,故者未厌,而新者已盛。” |
单枪独马 | 清 蘧园《负曝闲谈》第二回:“他横竖是单枪独马,一无牵挂,当下由杭赴苏,寻找了那位帮带。” |
喷云泄雾 | 唐·韩愈《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》诗:“火维地荒足妖怪,天假神柄专其雄;喷云泄雾藏半腹,虽有绝顶谁能穷?” |
举动荆棘 | |
言来语去 | 元·曾瑞《留鞋记》第一折:“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,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。” |
成群打伙 | 杨朔《雪花飘飘》:“桃树爷爷吹唢呐也真吹得好,不但会用嘴吹,还会用鼻孔眼,一吹起来引得孩子们成群打伙地围着他转。” |
左旋右抽 | 《诗经·郑风·清人》:“左旋右抽,中军作好。” |
旦旦而伐 | 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亦犹斧斤之于森也,旦旦而伐之,可以为美乎?” |
卖国求荣 | 宋 洪迈《容斋续笔 朱温之事》:“苏循及其子楷,自谓有功于梁,当不擢用。全忠薄其为人,以其为唐鸱枭,卖国求利,勒循致仕,斥楷归田里。” |
绳墨之言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未达人心,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,术暴人之前者,是以人恶有其美也。” |
悬崖绝壁 | 方纪《三峡之秋》:“爬上悬崖绝壁,听见虎豹的叫声。” |
下学上达 | 《论语 宪问》:“子曰: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” |
赤地千里 | 《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》:“克用兵大掠晋绛,至于河中,赤地千里。” |
稍逊一筹 | 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 演习 脱套》:“才锋笔藻可继还魂,其稍逊一筹者,则在气与力之间耳。” |
俭不中礼 | 《诗经 唐风 蟋蟀序》:“《蟋蟀》,刺晋僖公也。俭不中礼,故作是诗以闵之。” |
杀身成仁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 |
音问相继 | 唐·刘禹锡《令狐仆射》诗题:“令狐仆射与予投分素深,纵山川阻峭,然音问相继。” |
寒毛卓竖 | 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见者寒毛卓竖,舍利佛独自安然。” |
伤心蒿目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骈拇》:“今世之仁人,蒿目而忧世之患。” |
略迹原情 | 兰陵忧患生《京华百二竹枝词》:“讨钱童子乱拦人,略迹原情总为贫。” |
目定口呆 | 《说唐》第二一回:“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,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。” |
三吐三握 | 《史记·鲁世家》:“周公戒伯禽曰:‘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。我于天下亦不贱矣,然我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。’” |
轩盖如云 | 唐 陈子昂《冬夜宴临邛李录事宅序》:“楼如若画,临故国之城池;轩盖如云,总名都之车马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