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能全智的成语故事


全能全智

拼音quán néng quán zhì

基本解释见“全智全能”。

出处郭沫若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:“它是‘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’的全能全智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全能全智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全能全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零丁孤苦 晋 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臣少多疾病,九岁不行。零丁孤苦,至于成立。”
泼冷水 毛泽东《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》:“不要禁止,出于群众热情,也不泼冷水。”
步步生莲花 《南史 齐纪下 废帝东昏侯》:“(东昏侯)又凿金为莲华(花)以贴地,令潘妃行其上,曰:‘此步步生莲华(花)也。’”
高人逸士 宋·陆九渊《黄氏墓志铭》:“梁君去年尝游庐阜,其谈山水之胜,诵高人逸士之文。”
安如磐石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,则国安于磐石,寿于旗翼。”
入乡问俗 《解放日报》1944.4.5:“我们要吸收群众的经验,一定要‘入乡问俗’。”
易俗移风 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·梓童士女》:“其高者,则严君味道,易俗移风。”
饮犊上流 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·许由》:“尧又召为九州长,由不欲闻之,洗耳于颍水滨。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,见由洗耳,问其故。对曰:尧欲召我为九州长,恶闻其声,是故洗耳。巢父曰:……子故浮游俗间,求其名誉,污吾犊口。牵犊上流而饮之。”
得失相半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全琮传》:“今分兵捕民,得失相半,岂得谓全哉?”
安贫乐贱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蔡邕传》:“夫子生清穆之世,禀醇和之灵,覃思典籍,韫椟六经,安贫乐贱,与世无营。”
各安生业 《北史 隋炀帝纪》:“轻徭薄赋,比屋各安其业。”
忸怩不安 茅盾《子夜》七:“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,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。”
卖爵鬻官 清 洪昇《长生殿 权哄》:“还说不朦蔽,你卖爵鬻官多少?贪财货竭脂膏。”
龙战玄黄 茅盾《回忆之类》:“不过,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,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,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,痴望着‘龙战玄黄’的天地,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,要来的总归要来,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。”
枯杨生稊 《周易 大过》:“九二,枯杨生稊,老夫得其女妻。”
负鼎之愿 西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七卷:“伊尹故有莘氏僮也,负鼎操俎调五味,而立为相,其遇汤也。”
束兵秣马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1回:“束兵秣马去匆匆,心念天言衣带中,撞破铁笼逃虎豹,顿开金锁走蛟龙。”
踏步不前 刘白羽《第二个太阳》第三章:“你们以为武汉在望,唾手可得,为什么我们倒在这儿踏步不前?”
钦敬之忱 毛泽东《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》:“我们对于所有这样的军队,特别是在前线抗战的军队,都是具有钦敬之忱的。”
弃旧恋新
椿庭萱堂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岁为春,八千岁为秋。”
四山五岳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3回:“引一千余军马,尽是七长八短汉,四山五岳人。”
睚眦之隙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卓传》:“卓性残忍不仁,遂以严刑胁众,睚眦之隙必报,人不自保。”
乐而忘死 汉·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遂居深山之间,积土为室,编蓬为户,弹琴其中,以咏先王之风,亦可以乐而忘死矣。”
博识洽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