纤悉无遗的成语故事

拼音xiān xī wú yí
基本解释纤悉:细微详尽;遗:遗漏。一点都没有遗漏。
出处唐 李珏《唐丞相太子少师牛僧孺神道碑铭序》:“自婴疾至于捐馆,谈笑语言,宴居自若,口占理命,纤悉无遗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纤悉无遗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纤悉无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风言影语 | 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·致赵秋舲书》:“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,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,风言影语,莫识来因,一介鲰生,何忌何惜!” |
炒鱿鱼 | 张贤亮《出卖“荒凉”》:“绝对听从我指示,做不到这点,立即‘炒鱿鱼’!” |
为民请命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因民之欲,西向为百姓请命,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,孰敢不听!” |
不胜枚举 | 清 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》:“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,又复不胜枚举。” |
光阴虚过 | 宋·柳永《定风波》:“免使少年,光阴虚过。” |
不知所以 | 唐 张彦远《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》:“遽见追呼,不知所以。” |
不谋同辞 | 《后汉书 祭祀志上》:“群下百僚,不谋同辞。” |
不畏强御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天下模楷李元礼,不畏强御陈仲举。” |
绳墨之言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未达人心,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,术暴人之前者,是以人恶有其美也。” |
判冤决狱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1回回目:“投鼠忌器宝玉瞒赃,判冤决狱平儿行权。” |
轩然霞举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海西时,诸公每朝,朝堂犹暗;唯令稽王来,轩轩如朝霞举。” |
低眉下首 | 柔石《为奴隶的母亲》:“叫我物色相当的女人;年纪约三十岁左右,养过两三个儿子,人要沉默老实,又肯做事,还要对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。” |
说东忘西 | 柳青《狠透铁》:“再加上社员们负责的思想状况,劳神劳得他颠三倒四,说东忘西。” |
放荡驰纵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9回:“近来仗着祖母的溺爱,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,更觉放荡驰纵,任性恣情,最不喜务正。” |
令人喷饭 | 宋·苏轼《员筜谷偃竹记》:“发函得诗,失笑喷饭满案。” |
拨乱之才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3回:“事到骑虎之势,家国所关,非真拨乱之才,一代伟人,总难立脚。” |
乘龙配凤 | 柳琴戏《状元打更》:“沈文素呀!沈文素!你蟾宫折桂,莫大还有乘龙配凤的好运么?” |
有气没力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十七卷:“子春一心想着要那老者的银子,又怕他说谎,这两只脚虽则有气没力的,一步步荡到波斯馆来;一双眼却紧紧望那老者在也不在。” |
饥馑荐臻 | 《诗经 大雅 云汉》:“何辜今之人,天降丧乱,饥馑荐臻。” |
风雨剥蚀 | 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四卷:“汉隶岁久,风雨剥蚀,故其字无复锋铓。” |
旷世不羁 | 晋·孙楚《为石苞与孙皓书》:“东夷献其乐器,肃慎献山楛矢,旷世不羁,应化而至。” |
皱眉蹙眼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2回:“安老爷便皱眉蹙眼的问道:‘那里去了?’何小姐答道:‘只怕在书房里罢!’” |
质而不野 | 《后汉书 班彪传上》:“然善述序事理,辩而不华,质而不野,文质相称,盖良史之才也。” |
徒拥虚名 | 高阳《慈禧全传》:“兵部徒拥虚名,拟正名为陆军部,以练兵处、太仆寺并入,而海军部暂隶焉。” |
孤苦仃俜 |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诘病》:“今生怎生?偏则是红颜薄命,眼见的孤苦仃俜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