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琴一鹤的成语故事

拼音yī qín yī hè
基本解释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,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。形容行装简少,也比喻为官清廉。
出处《宋史 赵抃传》:“帝曰:‘闻卿匹马入蜀,以一琴一鹤自随;为政简易,亦称是乎!’”
一琴一鹤的典故
北宋时期,地方官赵抃去蜀地成都赴任,随身行李就是布袋中的古琴与竹篓里的白鹤,分别驮在一匹马上,其他就是两袖清风。宋神宗听说赵抃的行李就只有一琴一鹤,十分赞赏他的为人,希望他到任后精兵简政,廉洁奉公。赵抃的政绩也被广为传诵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一琴一鹤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销声匿迹 |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1卷:“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,惟恐人知。” |
祸在眼前 | |
肤末支离 | 清 方苞《书柳文后》:“彼言涉于道,多肤末支离,而无所归宿。” |
主客颠倒 | 施蛰存《滇云浦雨话从文》:“由此,从文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,有月薪可以应付生活。但这样一来,写作却成为他的业余事务,在他的精神生活上,有些主客颠倒。” |
各抒己见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4回:“据我主意,何不各抒己见,出个式子,岂不新鲜些?” |
推三拉四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2回:“好生给姨太太捶腿。要茶要水,别推三拉四的。” |
不当不正 | 元 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三折:“老汉也分开人丛,不当不正,站在那相公马前。” |
戎马仓皇 | 清·王仲瞿《谷城西楚霸王诗》:“衣冠狼藉悲王导,戎马仓皇用李纲。” |
鼎足之势 | 晋 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自谓三分鼎足之势。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。” |
公道合理 | 西戎《纠纷》:“工要评的公道合理,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。” |
目达耳通 | 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策考》:“噽为人览闻辩见,目达耳通,诸事无所不知。” |
九原之下 | 苏雪林《玉溪诗谜·引论》:“我们既不能起义山于九原之下而问之,只好付之缺疑了。” |
待月西厢 | 唐 元稹《月明三五夜》诗“待月西厢下,迎风户半开。拂墙花影动,疑是玉人来。” |
一成一旅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元年》:“有田一成,有众一旅,能布其德而兆其谋。” |
咏月嘲风 | 唐·白居易《将归渭村先寄舍弟》诗:“咏月嘲风先要减,登山临水亦宜稀。” |
一点半点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4回:“倘或不防,前后错了一点半点,不论真假。” |
男女有别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昏义》:“而所以成男女之别,而立夫妇之义也。男女有别,而后夫妇有义。” |
阴差阳错 |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4回:“真是谈督的官运亨通,阴差阳错里倒被他糊里糊涂的扑灭了。” |
同年而语 | 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,与陈涉度长絜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 |
兵出无名 | 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兵出无名,事故不成。” |
难解之谜 | |
虚惊一场 | 王朔《痴人》:“我坚信我会被稠密的气流托住,托不住也会在坠落过程中倏地醒来,在床上虚惊一场。” |
斐然向风 | 汉·贾谊《过秦论下》:“天下之士,斐然向风,若是者何也?” |
拽欛扶犁 | 元·张国宾《薛仁贵》第三折:“偏不肯拽欛扶犁,常只是抛了农器演武艺。” |
亘古新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从来稀有,亘古新闻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