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日醉酒的成语故事

拼音qiān rì zuì jiǔ
基本解释喝了能醉一千天的酒。比喻好酒。
千日醉酒的典故
传说古代中山人狄希能够酿造一种“千日醉”酒,正在酿的过程中被刘玄石喝了一小口。刘玄石回到家里就一醉不醒,家人以为他死了,就把他埋葬。三年后,狄希去刘家看刘玄石酒醒了没有,一起开棺验看,刘玄石刚刚酒醒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千日醉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拉帮结伙 | 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君子之交》:“看着同学三三两两地闲聊天,拉帮结伙地搞活动,就好像一支行进中的浩荡队伍单把我抛撇在外头。” |
芒刺在背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霍光传》:“宣帝始立,谒见高庙,大将军光从骖乘,上内严惮之,若有芒刺在背。” |
来去无踪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一回:“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,来无影,去无踪。” |
绿林强盗 | 鲁迅《书信集 致赵家璧》:“试看绿林强盗,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,就可知道。” |
进退裕如 | 宋·陈鹄《耆旧续闻》第三卷:“如乘骏马,进退裕如,不须鞭勒,无不当人意。” |
一成不变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王制》:“刑者,侀也。侀者,成也,一成而不可变,故君子尽心焉。” |
传杯弄盏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回:“两傍列坐,传杯弄盏,花簇锦攒。” |
海枯见底 | 唐·杜荀鹤《感遇》:“海枯终见底,人死不知心。” |
头疼脑热 | 元 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一折:“一百日以里,但有头疼脑热,都是你。” |
龙行虎步 | 《宋书 武帝纪》:“刘裕龙行虎步,视瞻不凡,恐不为人下,宜蚤为其所。” |
六月飞霜 | 唐 张说《狱箴》:“匹夫结愤,六月飞霜。” |
确然不群 | 晋·张方《楚国先贤传》:“少而修德雅正,确然不群。” |
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 | 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其结果,往往是‘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’,仿佛像个才子,实则到处害人。” |
虎穴狼巢 | |
含垢忍辱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曹世叔妻传》:“有善莫名,有恶莫辞,忍辱含垢,常若畏惧。” |
玉关人老 | 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载:班超戍守西域,凡三十一年。年老思归,上和帝疏云:“臣不敢望到酒泉郡,但原生入玉门关。”《宋史·蔡挺传》:“[挺]在渭久,郁郁不自聊,寓意词曲,有‘玉关人老’之叹。” |
出群拔萃 | 唐·韩愈《与崔群书》:“诚知足下出群拔萃,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。” |
面目黎黑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手足胼胝,面目黎黑。” |
不值一哂 | 鲁迅《二心集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》:“凡大队的革命军,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,都十分正确,分明,这才是真的革命军,否则不值一哂。” |
一柱难支 | 唐·白居易《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》:“千钧势易压,一柱力难支。” |
遐州僻壤 | 明·宋濂《送王明府之官序》:“我国家重于民社之寄,虽遐州僻壤,必慎选守令以抚摩其人民,苏息其凋瘵。” |
玉液金波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。” |
闭明塞聪 | 汉 王充《论衡 自纪》:“闭明塞聪,爱精自保。” |
进退有节 | 唐·王起《昆明池习水战赋》:“观乎作军政,临武事,进退有节,沿回趋利。” |
与物无竞 | 《北史·薛辩传》:“湖少有节操,笃志于学,专精讲习,不干时务,与物无竞,好以德义服人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