跌荡不羁的成语故事

拼音diē dàng bù jī
基本解释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。同“跌宕不羁”。
出处《宣和书谱 石延年》:“遂入馆,然跌荡不羁,剧饮尚气节,视天下无复难事,不为小廉曲谨以投苟合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跌荡不羁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跌荡不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胆大心粗 |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二折:“扑咚咚阶下升衙鼓,唬得我手忙脚乱,使不得胆大心粗。 |
一点灵犀 | 唐·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 |
百代过客 | 唐 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:“夫天地者,万物之逆旅也;光明者,百代之过客也。” |
枝别条异 | 汉张衡《求合正三史表》:“臣伏见陛下思光先绪,以典籍为本,而史书枝别异,不同一贯。” |
泰然自若 | 《金史 颜盏门都传》:“有敌忽来,虽矢石至前,泰然自若。” |
不识好歹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6回:“你这泼猴,不识好歹!” |
钻头觅缝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18回:“秦福到了武城,钻头觅缝的打听。” |
知足无求 | 晋·葛洪《神仙传》:“车服咸仪,知足无求。” |
没可奈何 | 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:“清早是死不起床的,点名时监学向床上去拉他,也拉他不动,监学把他也没可奈何。” |
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4回:“从来江山秀丽,人物奢华,所以相传道:‘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。’” |
价增一顾 | 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伯乐乃还而视之,去而顾之,一旦马价十倍。” |
一无所得 | 汉 焦赣《易林》:“步走逐鹿,空无所得。” |
融液贯通 | 清 秦笃辉《平书 文艺下》:“殆于圣贤之义理,心领神会,融液贯通,然后参之经史子集,以发其光华,范之规矩准绳,以密其法律,而后乃称为文。” |
穷山僻壤 | 宋·朱熹《条奏经界状·贴黄》:“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,其产不甚重,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,此逐乡产钱租额,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。” |
承颜顺旨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王蕃传》:“蕃体气高亮,不能承颜顺旨。” |
父母遗体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祭义》:“身也者,父母之遗体也。” |
回禄之灾 | 宋·朱熹《朱文公文集·答包定之》:“近闻永嘉有回禄之灾,高居不至惊恐否?” |
方丈盈前 | 汉·杜笃《柭稧赋》:“于是旨酒嘉肴,方丈盈前,浮枣绛水。” |
铄金毁骨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张仪列传》:“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” |
玉成之恩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54回:“那太师与驿丞对行者作礼道:‘多谢老师玉成之恩!’” |
恤老怜贫 | 元·刘时中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:“恤老怜贫,视民如子,起死回生。” |
蜃楼山市 | 清·方以智《东西均·扩信》:“虚中见实,实中见虚,蜃楼山市,龙女施珠。” |
炙冰使燥 | 晋 葛洪《抱朴子 刺骄》:“欲望肃雍济济,后生有式,是犹炙冰使燥,积灰令炽矣。” |
祸中有福 |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失火而遇雨,失火则不幸,遇雨则幸也,故祸中有福也。” |
以郄视文 | 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扁鹊仰天叹曰:‘夫子之为方也,若以管窥天,以郄视文。越人(扁鹊名)之为方也,不待切脉望色,听声写形,言病之所在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