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瞪舌强的成语故事

拼音mù dèng shé qiáng
基本解释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出处宋·陈亮《众祭潘用和文》:“俄而于朋辈之中夺其一人而去,使其徒回皇四望,而目瞪舌强,不知所以为策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目瞪舌强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目瞪舌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峨峨洋洋 | 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尽诚竭节 | 《魏书》:“尚自少侍从,尽诚竭节,虽云异姓,其犹骨肉,是以入为腹心,出当爪牙。” |
信手拈来 | 宋 苏轼《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》诗:“前身子美只君是,信手拈来俱天成。” |
丁宁周至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,而过于丁宁周至。” |
遥相呼应 | 《清史稿 许友信传》:“且郑成功出没闽、浙,奉其为号,遥相应和,声势颇张。” |
荒唐之言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下篇》:“庄周闻其风而悦之,以谬悠之说,荒唐之言,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戃。” |
以刑止刑 | 《周书·武帝纪下》:“以刑止刑,世轻世重。罪不及嗣,皆有定科。” |
不知自爱 | |
亹亹不倦 | 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》:“音韵铿锵,使人味之,亹亹不倦。” |
皈依佛法 | 李脃人《暴风雨前》:“啥都不怕,歪得像一只老虎,如今武松进门,就皈依佛法了。” |
高位厚禄 |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身宠而载高位,家温而食厚禄。” |
孤文只义 | 清·龚自珍《〈春秋决事比〉自序》:“斯时通古今者起,以世运如是其殊科,王与霸如是其殊统;考之孤文只义之仅存,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;……竹帛烂,师友断,疑信半;为立德、适道、达权之君子,若此其难也。” |
惊惶失色 | 元 孔齐《至正直记 罗太无高节》:“司徒称名大呼,以手触扃。从官偕至者,动以百骑,惊惶失色” |
吊民伐罪 | 《宋书 索虏传》:“兴云散雨,慰大旱之思;吊民伐罪,积后己之情。” |
干打雷不下雨 | 老舍《离婚》:“干打雷不下雨是没有什么作用的。” |
升堂入室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” |
誓海盟山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六卷:“誓海盟山心已许,几番浅笑深颦。” |
奇花名卉 | 明·冯惟敏《桂枝香·赠人》:“月中丹桂,天花香细,熬尽了万紫千红,占断了奇花名卉。” |
重足屏息 | 宋·叶適《法度总论二》:“魏武虽严科条,审律令,以重足屏息操制群下,而截然使人各得自尽以行其职守者犹在也。” |
谬妄无稽 | 明·张居正《葬地论》:“今之言相地卜兆者,皆叔季觊之私,谬妄无稽之论也。” |
目染耳濡 | 《太平天国·钦定士阶条例》:“至于诵习书史,博览篇章,目染耳濡,课学即求心之道。” |
历兵粟马 | |
不瞽不聋 | 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六引《慎子》逸文:“谚云:不聪不明,不能为王;不瞽不聋,不能为公。” |
尺山寸水 | 清·张问陶《青神舟中饮酒排闷》诗:“丹稜彭君古豪杰,对予常笑峨嵋劣;曾向华严顶上来,尺山寸水皆能说。” |
抽青配白 | 金·元好问《送诗人秦略简夫妇……》诗:“昨朝见君临水句,乃知抽青配白非诗人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