埋轮破柱的成语故事


埋轮破柱

拼音mái lún pò zhù

基本解释比喻刚正不阿,不畏权贵。

出处唐 元稹《裴注侍御史制》:“季代而还,埋轮破柱之徒,绝不复出,朕甚异焉。”


埋轮破柱的典故

东汉初期,梁冀专权破坏朝政,光禄大夫张纲奉命去惩治贪官污吏,他出了都城洛阳,就把自己的坐车就地掩埋,回洛阳弹劾梁冀。李膺破柱搜捕张让的弟弟张朔,发誓要维护朝廷纲纪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埋轮破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趁火打劫 清 颐瑣《黄绣球》第三回:“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,黄通理更代为踌躇,怕的是越来越多,容不下去,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,顺手牵羊的事。”
光前裕后 明 李贽《答耿司寇书》:“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,无时刻而不系念。”
化外之民 《唐律疏义·名例》:“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,各依本俗法。”
惊弓之鸟 《晋书 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源泉万斛 宋·苏轼《文说》:“吾文如万斛泉源,不择地而出。”
旷若发蒙 三国 魏 应璩《与从弟君苗君胄书》:“闲者此游,喜欢无量,登芒济河,旷若发蒙。”
龙骧虎步 三国 魏 嵇康《卜疑》:“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,慕为壮士乎?”
匡合之功 汉·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齐桓设庭燎之礼,故有匡合之功。”
巨学鸿生 汉·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于兹乎鸿生巨儒,俄轩冕,杂衣裳,修唐典,匡《雅》《颂》,揖让于前。”
不存不济 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七卷:“不存不济,香肌瘦损,教俺萦方寸。”
舞棍弄棒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36章:“人民都成了反革命,而真正的反革命都戴着马克思主义的面具,在人民头上舞棍弄棒……”
生不如死 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十回:“奈因阳世三间,没有我脚踏之地,是生不如死!”
五日京兆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张敞传》:“今五日京兆耳,安能复案事?”
变脸变色 《小说选刊》1981年第9期:“那知李尚尚一听,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。”
骚情赋骨 清·徐士俊《络冰丝》:“小生沈约字休文……天生就骚情赋骨,随他半幅纸、半点墨,当值千金。”
沸沸汤汤 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[峚山]丹水出焉,西流注于稷泽,其中多白玉,是有玉膏,其原沸沸汤汤。”
出乎反乎 《白雪遗音·起字呀呀哟·闷坐牙床》:“怕只怕你,出乎反乎,一旦之间,把奴就撇。我的天哪,叫我依靠何人?”
口轻舌薄 《天雨花》第25回:“小小年纪无厚道,口轻舌薄诮谁人?”
下车之始 《隋书 刘行本传》:“然臣下车之始,与其为约。”
云愁海思 唐·李白《飞龙引》之一:“骑龙飞上太清家,云愁海思令人嗟。”
朽棘不彫
千状万态 《宣和画谱·道释》:“至于鹰犬驰突,云龙出没,千状万态,势若飞动。”宋·欧阳修《题薛公期画》:“及徐而定视,则千状万态,笔简而意足,是不亦为难哉。”
移山竭海 《云笈七签》卷二三:“力动乾坤,移山竭海。”
秽德彰闻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这等的秽德彰闻,焉得不人皆掩鼻!”
雨顺风调 《六韬》:“既而克殷,风凋雨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