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眉善目的成语故事


慈眉善目

拼音cí méi shàn mù

基本解释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。

出处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圆圆的脸,长满银灰的胡子,慈眉善目的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慈眉善目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慈眉善目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,红花会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”
扪心自问 唐 白居易《和梦游春诗》:“扪心无愧畏,腾口有谤讟。”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
一了千明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清凉益禅师法嗣》:“百千诸佛方便一时,更有甚么疑情?所以古人道:‘一了千明,一迷万惑。’”
赔了夫人又折兵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5回:“周郎妙计安天下,赔了夫人又折兵!”
榜上无名 元 曾瑞《留鞋记》楔子:“自谓状元探手可得,岂知时运不济,榜上无名,屡次束装而回。”
临阵脱逃 清 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四回:“你们中国的兵勇,一到有起事来,不是半途溃散,便是临阵脱逃,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,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。”
溘先朝露 唐 李德裕《张辟疆论》:“若平勃二人溘先朝露,则刘氏之业必归吕宗。”
胆战心摇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惊变》:“呀,你道失机的哥舒翰,称兵的安禄山,赤紧的离了渔阳,陷了东京,破了潼关,唬得人胆战心摇。”
权欲熏心
黩武穷兵 《周书 武帝纪论》:“若使翌日之瘳无爽,经营之志获申,黩武穷兵,虽见讥于良吏。”
东完西缺
寻源讨本 唐·刘知畿《史通·申左》:“如二传者,记言载事,失彼菁华,寻源讨本,取诸胸臆。”
没精打采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7回:“弄得宝玉满肚疑团,没精打采,归至怡红院中。”
乱七八遭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人生识字胡涂始》:“非常驳杂,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,弄得乱七八遭。”
改张易调 《晋书·琅邪悼王焕传》:“正是匡矫末俗,改张易调之时,而犹当竭已罢之人,营无益之事,殚已困之财,修无用之费,此固臣之所不敢安也。”
能伸能屈 《荀子·不苟》:“与时屈伸,柔从若蒲苇,非慑怯也;刚强猛毅,靡所不信,非骄暴也。以义变应,知当曲直故也。”
告贷无门 李劼人《死水微澜》第一部:“是如何告贷无门,处处受别人的嘴脸。”
任贤使能 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欲立功名,则莫若尚贤使能矣。”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然》:“舜、禹承安继治,任贤使能,恭己无为而天下治。”
以战去战,以杀去杀 战国·卫·商鞅《商君书·画策》:“以战去战,虽战可也;以杀去杀,虽杀可也。”
邺架之藏 唐·韩愈《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》诗:“邺侯家多书,插架三万轴。”
争天抗俗
忿不顾身 《镜花缘》第三七回:“林兄因感世子之情,唐兄只知惟义是趋,都是忿不顾身,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。”
面墙而立 《尚书·周官》:“不学墙面。”孔安国传:“人而不学,其犹正墙面而立。”
十死不问 《北史·艺术传·皇甫玉》:“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,王喜曰:‘皇甫玉相臣,云当恶死,今复何虑?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