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露圭角的成语故事


不露圭角

拼音bù lù guī jiǎo

基本解释圭角:圭玉的棱角。比喻才干不外露。

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儒行》“毁方而瓦合”郑玄注“去已之大圭角,下与众小人合也。”孔颖达疏“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。言儒者身恒方正,若物有圭角;不欲异众过甚,去其大圭角,言犹有小圭角也


暂未找到成语不露圭角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露圭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举棋若定 朱德《十月战景》诗:“战事从来似弈棋,举棋若定自无悲。”
志气凌云 元·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第四折:“我如今状貌堂堂,威风赳赳,志气凌云。”
忍气吞声 元 关汉卿《鲁斋郎》:“你不如休和他争,忍气吞声罢!”
道德文章 宋·辛弃疾《渔家傲·为余伯熙察院寿》:“道德文章传几世,到君合上三台位。”
果熟蒂落 冰心《悼念茅公》:“他们都是当时文坛上朵朵怒放的奇花,花褪残红后,结了硕大深红的果子,果熟蒂落,他们一个个地自己贡献出来。”
狗苟蝇营 宋 文天祥《御试策一道》:“牛维马絷,狗苟蝇营,患得患失,无所不至者,无怪也。”
烜赫一时 宋 王安石《上杜学士书》:“虽将相大臣,气势煊赫,上所尊宪。”
道高望重 郑观应《与青城山人书》:“道高望重之人……一心一德,力行公天下之制,主张大同,联合世界异同之民族,组织全球统一之政府。其所持之政纲,必以道德为本。”
曾子杀彘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外诸说左上》:“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,其母曰:‘女还,顾反为女杀彘。’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”
骈肩迭迹
去故就新 《史记 律书》:“三月也,律中姑洗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《白虎通》云:‘沽者,故也。洗者,鲜也。’言万物去故就新,莫不鲜明也。”
祝咽祝哽 《尚书大传》卷五:“卜筮巫医御于前,祝咽祝哽以食。”
祸迫眉睫 梁启超《罗兰夫人传》:“至是内外之形势益急,祸迫眉睫。”
弱不好弄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九年》:“夷吾弱不好弄,能斗不过,长亦不改,不知其他。”
分兵把守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04回:“二城俱已收复,分兵把守,诸事停妥。”
改柯易节 李盘《与李仲休》:“凡立身行己,利物济人,皆吾本分内事,即使磨蝎终身,必不改柯易节。”
剩水残山 唐 杜甫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》诗:“剩水沧江破,残山碣石开。”
语重心沉 康濯《东方红》第五章二:“孟老汉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气全消,甚至还进一步责备自己似的,哑默了半天,才又脑袋一抬,愣着两只深窝大眼,语重心沉地说。”
下帷攻读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下帷讲诵,弟子传,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”
众口之辩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公孙龙问于魏牟曰:‘龙少学先王之道,长而明仁义之行,合同异,杂坚白,然不然,可不可,因百家之知,穷众口之辩,吾自以为至达已。’”
缧绁之忧 鲁迅《通信》:“逃掉了五色旗下的‘铁窗斧钺风味’,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‘缧绁之忧’了。”
头昏眼暗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3卷:“只见一伙人团团围住一个老者,你拉我扯,你问我问,缠得一个头昏眼暗。”
娇鸾雏凤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五折:“他那里思不穷,我这里意已通,娇鸾雏凤失雌雄。”
意懒心慵 元·季子安《粉蝶儿·题情》套曲:“这些时意懒心慵,闷恹恹似痴如梦。”
不屑毁誉 《后汉书 马廖传》:“尽心纳忠,不屑毁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