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摇撞骗的成语故事


招摇撞骗

拼音zhāo yáo zhuàng piàn

基本解释招摇:故意炫耀自己;撞骗:到处找机会行骗。假借名义;到处炫耀自己;进行诈骗。也作“撞骗招摇”。

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,欺凌属员,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招摇撞骗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招摇撞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合浦珠还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》:“(合浦)郡不产谷实,而海出珠宝,与交阯比境……尝到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曾未逾岁,去珠复还,百姓皆反其业。”
气吞山河 元 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“背楚投江,气吞山河,知音未遇,弹琴空歌。”
命蹇时乖 明 沈采《千金记 遇仙》:“只恐命蹇时乖,且自存心守己。”
惊师动众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,与你送几两。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,又便宜,又不惊师动众的。”
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6回:“行者方丢了钟杵,笑道:‘你那里晓得!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’的。”
遏云绕梁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文事》:“惊神泣鬼,皆言词赋之雄豪;遏云绕梁,原是歌耷之嘹亮。”
毛毛腾腾 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91回:“见他们毛毛腾腾,北侠看着,有点诧异。”
头痒搔跟 汉 焦赣《易林》:“头痒搔跟,无益于疾。”
渺不足道 沙汀《老烟的故事》:“对于一个生活在空隙当中的人,却又是多么的渺不足道呵!”
欺人之谈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你可晓得老爷是讲理学的人,凡事有则有,无则无,从不作欺人之谈的。”
遗孽余烈 宋 苏辙《唐论》:“高帝(汉高祖)之世,反者九起,其遗孽余烈,至于文景,而为淮南、济北、吴、楚之乱。”
屑榆为粥 《新唐书·阳城传》:“岁饥,屏迹不过邻里,屑榆为粥,讲论不辍。”
杳无音讯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七章:“半年前就出走了,至今杳无音讯,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。”
祖龙之虐 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书痴》:“异史氏曰:‘天下之物,积则招妒,好则生魔:女之妖,书之魔也。事近怪诞,治之未为不可;而祖龙之虐,不已惨乎!其存心之私,更宜得怨毒之报也。’”
壮士解腕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陈泰传》:“古人有言:‘蝮蛇螫手,壮士解腕。’”
歪谈乱道 明·无名氏《登瀛洲》:“他也学些者也之乎,歪谈乱道,失却卑尊。”
事倍功半 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。”
朝梁暮晋 五代冯道为相,历五朝八姓,于丧君亡国略不在意。自号长乐老,着《长乐老自叙》,历陈官爵以为荣,时论卑之。元刘因有《冯道》诗讽之曰:“亡国降臣固位难,痴顽老子几朝官。朝梁暮晋浑闲事,更舍残骸与契丹。”
胸罗锦绣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2回:“谈春秋胸罗锦绣,讲礼制口吐珠玑。”
酒色之徒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以后相处的虽多,都是豪华之辈,酒色之徒,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,哪有怜香惜玉的真心。”
乌衣门第 清·陈维菘《渡江云·扬州感旧》词:“风流推宋玉,更有乌衣门第旧琅琊。”
神圣工巧 《难经·神圣工巧》:“望而知之谓之‘神’,闻而知之谓之‘圣’,问而知之谓之‘工’,切脉而知之谓之‘巧’。”
羊头狗肉 清·钱大昕《恒言录》第六卷:“世祖赐丁邯诏曰:‘悬牛头,卖马脯;盗跖行,孔子语。’”
滚鞍下马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1回:“良久,见一员小将,白袍银铠,滚鞍下马。”
生聚教训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元年》:“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教训,二十年之外,吴其为沼乎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