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头散发的成语故事


披头散发

拼音pī tóu sàn fà

基本解释披:散开;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。形容慌乱、狼狈或懒散。

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2回:“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:‘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,不令出官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披头散发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披头散发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刀光剑影 南朝 梁 吴筠《战城南囚首》:“剑光挥夜电,马汗昼成泥。”又《边城将》:“刀含四尺影,剑抱七星文。”
立竿见影 宋 朱熹《参同契考异》中篇:“立竿见影,呼谷传响,岂不灵哉!”
进寸退尺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用兵有言,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。”
面红过耳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,眼观鼻、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。”
地阔天长 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地阔天长,不知归路。”
仇人见面,分外眼红 赖传珠《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》:“真是仇人见面,分外眼红。”
见危授命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”
苦尽甜来 元 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三折:“你休烦恼,少不的先忧后喜,苦尽甜来。”
徒陈空文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非鞅》:“言之非难,行之为难,故贤者处实而效功,亦非徒陈空文而已。”
满目萧然 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”
高自标置 《晋书 刘惔传》:“温曰:‘第一复谁?’曰:‘故在我辈。’其高自标置如此。”
岩居穴处 语出《韩非子 诡使》:“而士有二心私学,岩居穴处,托伏深虑,大者非世,细者惑下。”
五日京兆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张敞传》:“今五日京兆耳,安能复案事?”
倩人捉刀 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言出为论,下笔成章,顾当面试,奈何倩人?”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魏王雅望非常,然床头捉刀人,此乃英雄也。”
于心不忍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八回:“再要刑法加重,于心不忍,然而人心因此江河日下。”
连类比事 明·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子二》:“《申子》与《商君书》,皆《韩非》之类,然其连类比事,不逮《韩非》远甚。”
枉直随形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说符》:“形枉则影曲,形直则影正,然则枉直随形,而不在影。”
魑魅罔两 晋·王嘉《拾遗记·前汉上》:“余此物名为匕首,其利难俦,水断虬龙,陆斩虎兕,魑魅罔两,莫能逢之。”
富贵安乐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0回:“今日富贵安乐,从何而来?早晚将些金银,可使人亲到郓城县走一遭,此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务。”
稍纵则逝 清·郎廷槐《师友诗传录》:“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,机栝跃如,如兔起鹘落,稍纵则逝矣。”
负鼎之愿 西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七卷:“伊尹故有莘氏僮也,负鼎操俎调五味,而立为相,其遇汤也。”
飞刍转饷 明·王世贞《与高大夫游盘山歌》:“建牙吹角浩无际,飞刍转饷遥相望。”
怜贫敬老 元 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四折:“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,则为你恤孤念寡,敬老怜贫,因此感动天地也。”
捐华务实 南朝·宋·明帝《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时诏》:“收豪家之利,笼非膳之翼,为童戏之资,岂所以还风尚本,捐华务实。”
粲花之舌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第七卷:“此自师粲花之舌耳。然默验人情,实亦为理之所有。”